第88章 書法四賢另外兩人(第1/3 頁)
張芝(?—約192年),字伯英,漢族,敦煌淵泉人。他是東漢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聖”“草書之祖”,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並稱“書中四賢”。以下是對他的具體介紹:
1. 個人經歷:
張芝自幼勤奮好學,痴迷書寫,對仕途不感興趣。朝廷曾以有道徵他為官,但被他謝絕,由此被世人稱為“張有道”。
為了練習書法,他極為刻苦。據《晉書·衛桓傳》記載,“凡家之衣帛,必書而後練(染)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臨池學書”這一典故便由此而來。他的父親張奐還曾著人鍛造石桌、石凳、墨池於河邊,方便張芝兄弟習文練字。
2. 書法特點:
開創今草:張芝擅長章草,後省減章草的點畫波磔,將字字獨立、筆畫分離的章草,改為字字相連、意氣承接且變化無窮的今草。這種書體上下字之間、字與字之間筆勢牽連相通,貫通一氣,整體效果富有氣勢。
用筆飄逸:他的運筆儒雅飄逸,自成精巧之態。在筆法上,斷和連的交替運用自如,圓轉的筆法也運用得恰到好處,使得作品氣勢貫注。
3. 書法成就及影響:
成就高:張懷瓘《書斷》卷中列張之章草、草書為神品。三國魏書家韋誕稱他為“草聖”。晉代王羲之對漢、魏書跡,唯推鍾繇、張芝兩家。
影響深遠:他的書法對後世影響極大,書聖王羲之中年亦師承張芝,且自認為草書不如張芝;狂草大師懷素自謂草書得於“二張”(張芝、張旭);草書大家孫過庭在其《書譜》中稱一生以張芝的草書作為藍本。
4. 代表作品:
張芝的真跡已無存於世,其墨跡在《淳化閣帖》裡收有五帖三十八行,最著名的是《冠軍帖》。《冠軍帖》運筆狂放自由,字型變化萬端,氣勢一瀉千里。此外還有《二月八日帖》《終年帖》等。
《冠軍帖》也叫《知汝帖》,是中國草書的經典代表作。以下是關於它的詳細介紹:
1. 作者:一般認為作者是東漢書法家張芝。但也有部分人認為可能是張旭、懷素、王羲之、王獻之等所作,不過絕大多數學者還是傾向於張芝。
2. 作品內容:
原文為“知汝殊愁,且得還為佳也。冠軍暫暢,釋當不得極蹤。可恨吾病來,不辨行動,潛不可耳。終年纏此,當治何理耶?且方有諸分張,不知比去復得一會。不講意不意,可恨汝還,當思更就理。所遊悉,誰同過還復,共集散耳。不見奴,粗悉書,雲見左軍,彌若論聽故也。”
這是一封問友情訴離恨的信札,大意為知道你很憂愁,能回來就好。冠軍(人名)暫且心情舒暢,然而還是不能達到極致。可恨我生病以來,行動不便,只能潛藏不出。終年為此事所纏,應當如何處理呢?而且即將分別,不知這次離去後何時能再相會。不在乎是否忘記,可恨你回來,應當思考如何更進一步。所遊之處,有誰同行?回來後再商議,一同聚會離散之事。不見奴(可能是僕人),大致知道信的內容,說見到左軍(可能是一個人),就像在聽他論說一樣。
3. 藝術特點:
用筆方面:用筆淋漓酣暢,使轉法度嚴謹,表現了書家良好的控筆能力。點畫起止分明,收放有度,點畫處的“實”與牽絲的“虛”相得益彰。儘管是刻石,線條仍然堅韌圓動,細如髮絲之筆也爽朗直率。
字勢結構:字勢奇崛,振人心神。結字時有巧思,比如“散”字的險絕、“見”字的內斂、“粗”字“米”旁的右上一點置入“且”的左上角等,令人叫絕。
整體風格:作品具有飄逸空靈的氣度,線條飄逸而不飄忽,把草書寫得雅緻且靈動。圓轉的筆調運用自如,弧度多變,弧形多樣,交錯包含,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