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你為何待我這般好?」葉奴突然覺得發悸,收住了笑,「不僅安排我進師父的樂班,還用官府的驛道替我往家裡送信,叫我如何報答你?」
顧越道:「按照慣例,你若是成名,得給我買一座宅院。」葉奴:「啊?」顧越道:「我在永昌坊有十八座宅邸。」葉奴:「那我……我……」
「小崽子,我問你要報答,那與禽獸何異。」顧越手一鬆,丟開鞦韆的繩子,「我暫且在此求生計,不過是想考一份功名,也不枉盛世如斯。」
「那些,能考中的,都是書香門第吧?」葉奴又想起家鄉的巧子,至今已快五十,仍沒有被選為鄉貢,莫說功名,就連娘子都和別人跑了,「你家裡……」
顧越道:「我就是書香門第。」葉奴噗嗤一笑,確實是門第,真是好一個在太樂署打雜的流外門第,不過,他只是這麼想了想,沒敢說出來。
正是這時,秋院的門吱呀一聲響,透出幾抹艷麗的光影來。葉奴站在鞦韆上探望,看見一眾衣著華美的僕從手裡提鵲柄琉璃燈,簇擁著兩位樂伎而入。
一位發裹月白絲綢幘冠,身著丹紅袴褶服,笑音清遠,鳳眸生輝,細看那張白皙俊秀的臉,叫人伸手摸一下都怕勾出絲來。
一位披著緋絲布大袖,腰間系螣蛇起梁帶,寬褲之上繡花豹紋案,走路時即使閉著雙目,步伐仍穩健又輕盈,似為月下舞。
葉奴從來沒有見過這樣一顰一笑皆是才情的風華絕代的人物,剎那間,他連呼吸都帶著羨慕。顧越道:「他們是殿庭文武舞郎,林蓁蓁、林葉。」
※※※※※※※※※※※※※※※※※※※※
唐代之前,橫抱或斜抱是琵琶演奏的主要姿勢,到了唐代,一些演奏家將演奏姿勢改為豎抱琵琶。
當時用指彈和撥板彈奏兩種技法是交替使用的,不同的彈撥技法表達出不同的情感。李紳的《悲善才》中記載:「銜花金風當承撥,轉腕攏弦促揮抹。」——用手指彈奏琵琶在當時又被稱為掐琵琶。《舊唐書·音樂志》中記載:「按舊琵琶皆以木撥彈之。貞觀時始有手彈之法,今所謂掐琵琶者也。」《樂府雜錄》說:「秦琵琶有兩法,用撥彈,用手彈,是從人之所好而己。」
下一章會有封建糟粕,以及本文的副cp
第7章 香火
文武二舞郎統共百四十人,良戶出身,六藝皆精湛,在至關重要的國事場合獻藝,是太樂署裡最風光也最神秘的人物,有甚者,能封文武散官,賜爵位。
葉奴道:「他們平時在哪?」顧越道:「一半時候在夏院,一半時候在宮裡。」葉奴道:「宮裡?」顧越道:「大明宮,梨園。」葉奴應了一聲,踮起腳看去。
一路上,林蓁蓁的碎語如流珠,落了滿地:「那李哥奴,陪聖上看馬球又提,立部伎的破陣樂容易起噪,還不是為娘娘心念?一個吏部侍郎,政務不忙,自從踩了燕公上位,天天在宮裡,娘娘、王爺、高公公,遇上誰麻纏誰……還與娘娘說霓裳柔和,敢情惦記裴洛兒,唉,要不是裴洛兒,哪能委屈咱用手指撥弦……」
林葉閤眼,指揉太陽穴:「裴洛兒彈得比你好聽。」林蓁蓁嗔道:「閉著眼睛說瞎話,快睜開眼,看看我。」林葉道:「晌裡瞪得費神,這會兒疼,不看了。」
兩個人一左一右,相依而行,僕從前後相隨,道上就像淌過金河。在花園的路口,林蓁蓁停下腳步,奪過旁邊的琉璃燈,笑語道:「七,我想去盪鞦韆……」
呢喃碎語漸漸就聽不清了,葉奴隱約聽到鞦韆二字,問道:「他們怎麼這般親暱,我和賀連都從不這樣說話。」顧越道:「他們是香火兄弟。」葉奴道:「什麼叫香火兄弟?」顧越略一思忖:「就是萍水相逢的人,互相為伴,互相照顧。」
那瞬間,葉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