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人心善惡與利益道義之思(第2/2 頁)
。然而,卻總有一些房東,為了多賺取一點利益,在合同到期時,不顧租客的實際困難,肆意漲租。那些租客們,或許是剛剛畢業的學生,或許是收入微薄的打工者,他們苦苦哀求房東能夠通融一下,可房東卻冷漠地以利益至上為由,拒絕了他們的請求。租客們只能無奈地收拾行囊,重新尋找住所,他們對人性中的溫暖與道義的期待,在這一刻被冰冷的利益擊得粉碎。
還有那些在街邊擺小攤的小商販們,他們起早貪黑,只為了能在城市的角落裡謀得一份生計。他們遵守著城市的管理規定,小心翼翼地經營著自己的小本生意。然而,有時候卻會遭遇一些執法者的不合理對待。一些執法者為了所謂的城市形象或者完成任務指標,不顧小商販們的生存艱難,強行沒收他們的貨物和工具。小商販們哭訴著自己的不易,可在利益與規則的面前,他們的聲音顯得如此微弱。這難道不是人性中的惡與利益的勾結,讓道義被無情地踐踏嗎?
,!
再看看職場之中,有些員工為了公司的發展,兢兢業業,加班加點,毫無怨言。他們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奉獻給了公司,在公司面臨困難時,他們不離不棄,甚至自掏腰包幫助公司渡過難關。可當公司逐漸壯大,盈利頗豐時,一些老闆卻為了追求更高的利潤,開始削減員工的福利,辭退那些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老員工。這些員工們心寒不已,他們的忠誠與付出,在老闆眼中,似乎抵不過那多一點的利益。
又如在家庭關係裡,也不乏這樣的無奈。有些子女在父母年邁體弱時,因為財產分配問題,兄弟姐妹之間反目成仇。曾經血濃於水的親情,在利益的誘惑下,變得支離破碎。他們忘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忘記了彼此相伴成長的美好時光,心中只盤算著如何能在財產分割中多得一份,讓道義與親情在利益面前黯然失色。
窮人,往往因為自身所處的環境與經歷,更加珍視道義。他們在生活的困苦中,相互扶持,彼此幫助,用道義的力量來抵禦生活的風雨。而富人,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或許更多地看到了利益的魔力。他們在商場上縱橫捭闔,為了利益可以不擇手段。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窮人都是善良的,所有的富人都是醜惡的,只是在不同的境遇下,人們對利益與道義的側重有所不同。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道義就應該被利益所吞噬。我們生活在同一個社會,需要構建一個充滿溫暖與善意的環境。儘管人心多變,儘管利益的誘惑無處不在,但我們依然要堅守心中的道義底線。當我們面對他人的困境時,要像那位農民工兄弟最初救人時一樣,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當我們接受了他人的幫助後,也要懂得感恩與回報,而不是像那位被救的女子一樣恩將仇報。在社會的大舞臺上,無論是執法者、老闆,還是普通的公民,都應該在追求利益的同時,尊重道義,讓道義與利益能夠和諧共生。
或許,我們無法改變所有人的人心,但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讓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能成為點亮黑暗人性的一盞明燈;讓每一次對道義的堅守,都能成為抵禦利益侵蝕的堅固堡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這複雜多變的人心與利益的博弈中,尋找到一絲溫暖與希望,構建一個真正美好的社會,讓道義的光輝不再被利益的陰影所遮蔽,讓人性的善良與美好得以傳承與發揚。
:()世間百態人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