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消費主義浪潮下的女性迷失(第1/2 頁)
在當今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大舞臺上,中國女性在某些層面似乎正不知不覺地陷入一場由資本精心設計、巧妙佈局的迷幻之局。眾多女性,哪怕相貌平平、身世普通,卻也執拗地堅信自己是超凡脫俗、不食人間煙火的“小仙女”,並認定自己理應被無盡地嬌寵與遷就。如此情形,令無數男性深陷困擾,苦不堪言。
回溯至上世紀 80 年代,彼岸的漂亮國,民眾大多秉持著節儉與儲蓄的觀念,更傾向於將辛辛苦苦掙來的錢穩妥地存進銀行,以備不時之需。然而,這顯然並非資本家們所樂見的景象。這幫唯利是圖的人於是群聚一堂,挖空心思地籌謀如何能讓民眾心甘情願地將捂在兜裡的錢爽快地掏出來。
自此,各大媒體猶如被統一了口徑,開始不遺餘力地大肆鼓吹消費主義。他們極力宣揚女性就應當把自己裝扮得明豔動人、光彩照人,應當擁有價值不菲的名牌包包,應當毫不吝嗇地使用各種價格高昂的大牌護膚品。在這種日復一日、無孔不入的洗腦式宣傳的狂轟濫炸之下,消費主義就如同一股無法阻擋的洪流,逐漸在漂亮國勢不可擋地盛行起來。普通民眾紛紛敞開錢袋,甚至有人不計後果地過上了寅吃卯糧、超前消費的生活。
待到 21 世紀初,漂亮國民眾的口袋在很大程度上已被資本無情地掏空。於是,資本那貪婪的目光開始轉向了擁有十幾億龐大人口的我們。漸漸地,各種消費主義的宣傳如潮水般洶湧而來,令人應接不暇、眼花繚亂。起初,這種宣傳對於男女並未加以區分,試圖一網打盡。但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我國的男性群體大多頭腦清醒、不為所動,再多天花亂墜的誘惑也難以讓他們乖乖就範。
於是,資本家們見風使舵、迅速改變策略,將宣傳的火力全力聚焦於女性。大約從 2010 年開始,節日的數量彷彿在一夜之間陡然增多。白色情人節粉墨登場,甚至還憑空炮製出了所謂的女神節,一時間,彷彿除了莊嚴肅穆的清明節,所有的節日都搖身一變,淪為了消費的無底陷阱。更有甚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樣令人匪夷所思的概念也在一夜之間風靡起來,受到眾多人的狂熱追捧。每個節日的背後,都能清晰地看到資本那雙無形卻又無處不在的手,在巧言令色地鼓勵女性毫無節制地消費。
然而,新的問題很快如冰山般浮出水面。女性的收入水平在整體上普遍較為有限,難以支撐如此頻繁且數額巨大的消費。這時,資本那狡黠的操作再度粉墨登場。他們挖空心思地大肆宣揚諸如“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愛她就應該送她價值不菲的禮物”“為女性一擲千金地消費是男人基本的禮儀”等極具蠱惑性的言論。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無非是要讓男性心甘情願地為女性的消費行為買單。至此,一個看似完美無缺的商業閉環得以大功告成,資本家們得以成功地同時對男性和女性進行無情的收割。在消費主義最為甚囂塵上、狂熱到失去理智的那些年,朋友圈中被各種 520、1314 等數額巨大的轉賬截圖瘋狂刷屏,節日送禮對於男性而言,似乎成了一個明知是精心設計的陷阱卻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往裡跳的陽謀。
資本對女性的過度吹捧與蠱惑,在帶動消費主義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也造就了數量驚人的大齡剩女。為何會出現如此令人唏噓的局面呢?在資本那別有用心的捧殺之下,一個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女孩被硬生生地捧為高高在上的“小仙女”,而一個同樣平凡努力的男性則被輕蔑地貶為一文不值的“窮屌絲”。這種毫無邏輯、荒誕不經的對比與拉踩,將原本處於同一水平、應當相互尊重與理解的男女硬生生地撕裂開來,置於一種極不平等、猶如主僕般的錯位關係之上。
許多女性在這種過度的吹捧與虛幻的榮耀中逐漸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對真實生活的判斷力和對自身的準確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