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第3/4 頁)
帶了皇帝的話給無寂道:&ldo;你與佛的緣盡了,與朕的緣也就盡了。&rdo;
無寂向皇宮方向磕了個頭,收下了皇帝的賞賜。
無寂走了之後,李諭沒太多時間為此傷感,人生總會遇到許多分道揚鑣。
秋季有科舉和校閱兩件大事,他忙還忙不過來。
校閱當天,京郊晴空朗朗,萬裡無雲,正是秋高氣慡。李諭穿戎裝,騎馬巡視。蕭從簡與另四名將軍陪伴左右。
數以萬計的將士立在那裡,靜的時候,連風鼓動旗幟的獵獵聲都聽得一清二楚。動的時候,千軍萬馬的吼聲幾乎能震塌城牆。
李諭滿意極了。他對出兵烏南的信心空前高漲。
校閱之後,蕭桓也跟隨最新一批增兵去往南方。臨走前蕭從簡與他談了許久,要他戒驕戒躁,遇事鎮定。
蕭從簡併沒有指望蕭桓立大功,他同意蕭桓去南邊,更多是希望他能身處實戰之中,好好學習一番。
集合的那天,鄭瓔送了一路,她捨不得蕭桓,乘在車上,撩起車窗簾子,看蕭桓騎馬而去,姿態灑脫得很,向她揮揮手,示意她不必再送。
李諭知道蕭桓已經去了軍中,不日就要跟隨隊伍離開。蕭從簡還是一切如常,並沒有顯出牽腸掛肚的樣子‐‐這才是丞相的素質。
但李諭總覺得自己能看出蕭從簡與往常不一樣。雖然並不明顯,但他能看出蕭從簡的神色比往常更慎重,有什麼東西正在悄悄地繃緊。
烏南國使還在京中。夏天的時候國使頗是快活了一段日子,到了秋天時候,國使知道了校閱的事情,又覺得情形不對頭了,在京中的一番奔波算是落了空。他不敢就這麼回烏南,又貪戀大盛帝京繁華,只能日日寫信給烏南國內稟告情況。只是他的一言一行,每一封信都被監視著,不曾逃出大盛的掌心。
到了九月底,科舉已經考完了。用兵終於要開始了。
第54章
李諭大半夜的突然驚醒,他刷一下坐起身。
值夜的太監宮女被嚇了一跳,立刻躬身準備伺候。李諭長呼了一口氣:&ldo;水。&rdo;
自從正式開戰以來,李諭夜裡根本睡不好。他剛才又是一串夢,夢裡他一會兒和蕭從簡纏綿悱惻,一會兒是大勝烏南,一會兒又是屍橫遍野的戰場,亂七八糟攪和成一團。腦子裡沒個安靜的時候。
這會兒醒了,他就問身邊人:&ldo;外面有軍報嗎?&rdo;
宮人說沒有。他才又躺下。
他現在就怕突然來個緊急軍報。要是大捷的軍報還好,他就怕突然來個噩耗,他的心臟幾乎要承受不了這種壓力。
在這一點上,他真的佩服蕭從簡。當然其他的大臣與將軍也很鎮定,但蕭從簡就是不一樣。蕭從簡是特別的。
李諭總覺得其他人在私下裡也是會焦慮的,但蕭從簡不論在檯面上還是私下裡都不會焦慮。不是蕭從簡自大自信到認為大盛一定無敵,而是他所有的心力都集中在工作上了,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餘地去焦慮。蕭從簡幾乎把自己變成了一臺機器,一個人腦計算器,排除情緒,精確工作。
十月初二日,大盛的先頭部隊進入了烏南。
烏南國王才是個半大孩子,朝中早已亂作一團。有說大盛強大,烏南弱小,乾脆降了算了。但到底有幾個武將不肯投降,挾持了小國王和太后,決定抵抗大盛。
然而烏南地方軍隊擁兵自重,寧可衛戍自己,不肯馳援國都和朝廷。因此大盛軍隊長驅直入,竟如入無人之境,十月二十日就打到了烏南國都。烏南朝廷無計可施,只能由幾個將軍帶著幾百人的衛隊保護著太后和小國王連夜逃出京中。臨走時候慌亂,宮中不說低等的宮人,就連許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