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季離(第3/4 頁)
氣:“你早點睡吧。”
小李的聲音中帶上了哭腔:“少爺,那工傷怎麼”
回應他的,卻是一連串盲音。
小李結束通話電話,看著躺在地上人事不省的幾個人,拿出另一隻手機:“又抓住好幾個,你們帶人來處理吧。”
又同電話中的人說了幾句,小李走到沙發前坐下:潛伏了這麼多年,應該快收網了吧。
靜靜的看著地上躺著的人,小李掏出一根菸叼在嘴裡。
想當初,他其實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只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脫離了組織的控制,走上了一條與這些人完全不同的路。
那時,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季離。
莫如坐在書架前,靜靜的看著面前的這些筆記。
她在努力的回憶當初爸爸對自己說的話。
這些天,她已經嘗試過將這些筆記排成各種模樣,想要看看書柱上是不是還有沒被自己發現的細節。
反正老莫家的從上到下沒有一個正常的,誰知道以他們詭異的腦回路,能想出什麼詭異的辦法來。
老莫家的筆記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初,從筆記上看,第一代有紀錄的莫家人曾經輔佐過劉老。
也就是那位出名的預言家。
而讓莫家人寫下筆記,作為給後人的傳承,也是因為劉老的提點。
只不過,第一代老莫,看起來並不算太靠譜。
許是因為自己辛辛苦苦寫的字,秉持著絕對不能浪費的心思。
歲月雖然久遠,但莫家的筆記卻比那些孤本儲存的還要好。
所典籍中,莫如翻看最少的就是第一代老莫的紀錄。
除了第一篇,通篇都是對劉老的溢美之詞外,剩下的便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時不時就斷個十天半月不說,就算偶爾寫幾個字也非常不走心。
有時候讚美一道菜好吃,有時候笑話鄰居的孩子長的醜。
甚至還在給一些人起外號。
這是莫如最佩服第一代老莫的地方,在那個沒有網路用語的年代,這人竟然能將外號起的五花八門,著實是非常不容易。
第二代老莫,便已經離開了皇權的中心,他似乎寄情于山水,只想過閒雲野鶴的生活。
因此他的筆記中,多半都是一些關於風景和小吃的紀錄。
莫家人並不是一脈單傳下來的。
只不過,這個紀錄者,每一輩只有一個人。
而且只會選擇那些會寫字的人作為紀錄者。
因此,在這些紀錄者中,並沒有出現類似殺豬,貨郎這樣的行當。
第三代紀錄者是個女人,她的筆下多半都是後宅的勾心鬥角。
從四代人開始,紀錄終於變得規整起來。
而且在時間上也有了規律:每個月紀錄一篇。
而後人,也便這麼傳承下來。
他們將自己遇到的特殊見聞,將自己學習到的重點知識統統紀錄在筆記上,為的就是供子孫後代學習研究。
可奇怪的是,每逢癸亥、甲子、乙丑這三年,莫家人就像是失蹤了一般,就連紀錄也會出現斷檔。
早些年,莫如並沒有發現其中的問題。
可現在看起來,壬戌年做紀錄的莫家人,與丙寅年的莫家人,在筆記上總是會出現極大的不同
有些事情越想越覺得心裡發慌。
當實在找不出原因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將所有典籍重新歸納一邊,看看是否還有被自己忽略的細節。
看看這滿滿當當的幾書架筆記,莫如深深的嘆了口氣:沒辦法,從頭開始翻吧。
若是換成過去,莫如必然會略過第一代老莫的筆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