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朕之名,何以記之(第1/2 頁)
於大爺這一跪,其震撼力不亞於於大爺那一醉。
反正他們對面的當事人是傻眼了,好在小黑胖子底蘊深厚,湊湊合合的能接住,但作為一個生來就不是作為皇帝培養,又機緣巧合當了皇帝,更是被無數人教育如何作個好皇帝的皇帝——咱們的景泰帝朱祁鈺反正是沒有接住。
他直接呆住了,那神情就差告訴人,于謙你個大騙子,你負心薄情,你辜負了我……
要知道于謙作為兵部尚書,雖然被眾多人的詆譭,孤立,甚至就算是景泰帝有時候都對其恨得牙根癢癢,但是人家至少是整個大明的“人間最清醒”,對於整個北方,抱有最大的重視,對於整個大明的軍事也傾注了全部的心血,這是景泰帝所認可的。
他一直以為,他與於大爺是志同道合的,是配合默契的,是相互理解的。
可現在,作為對於明朝北邊邊事最為看重的於少保竟然反對修築長城,這讓他這個作為提議者的皇帝該如何自處?
朕還要不要面子了?
於是景泰帝朱祁鈺把眼光看向了商輅,他可是朕一手提拔起來,這可算是真正的親信心腹了……
只是他沒有想到的是,商輅只是看了眼跪倒在地上的于謙於大爺,竟然也是一撩衣袍,徑直跪倒在地,沉聲說道:“於少保說的對,守國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則邦本寧,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
“臣附議,請陛下詔,永不築長城!”
這下就更尷尬了!
要知道,整個景泰朝內閣五人,其中王文王閣老表示長城算是一種防禦良策,修之可以!作為首輔的陳閣老這表示,如果有閒錢,有時間,也無不可!
可商輅作為內閣裡的新生代,卻與影響力巨大,卻不在內閣的兵部尚書于謙於少保意見一致的站在一起,表示,這長城,修了也沒啥用,勞民傷財,有那個錢,還不如編練精兵,打出去呢……
內閣裡的另外一個老好人,蕭鎡蕭孟勤作為翰林學士,卻只是輕輕的搖搖頭,緩緩的說道:“長城可修可不修,其實如果太子殿下發明的水泥能夠使用,耗費不大的話,修修也無妨,畢竟,有長城總比沒有長城強,多一道防線,我大明京師自然也就更加穩如泰山。”
得,人家比陳循陳閣老更加能推。
這麼看來,內閣裡的意見,便只落在高谷高閣老的身上,看他的表態了。
其實高谷去年就開始辭職了,要告老還鄉,只是正好趕上景泰帝病重,這才沒有走成,這般一來二去,便拖到現在,事實上,現在的高谷也一直在上書要告老還鄉,雖然依舊沒有被批准,可他現在也基本上不問政事,謝絕賓客,專心論著。
高谷高閣老這個時候只是抬起頭,看了一眼御書房內的情況,只是拱手說道:“陛下,此事,太子殿下如何看?無論是修築長城,還是修築長城之後的北地邊事,太子殿下才是最應該發言的人,他如果不說說自己的打算,那因人成事,人走政息的情況,恐怕比於少保說的勞民傷財更加嚴重……”
呃,這事,我能說啥,我叔叔,他皇帝,我太子,他說要修築,我能反對麼?
朱見深面露苦色的看了一眼滿眼希冀的高谷高閣老,只是他急忙起身,側身拱手對著景泰帝說道:“修築長城,我朱見深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定要高效、高速、高質量的完成這一傳世工程。”
這個表態,景泰帝朱祁鈺很喜歡,只是于謙於大爺卻很不爽。
早已經站起來,坐在一旁的于謙看了一眼內閣諸人,然後抱拳說道:“陛下,不如廷議吧……”
陳循陳閣老的臉色只是微微一變,便恢復了正常,沒有說話。
高谷高閣老也只是微微的閉著眼,重新恢復了老神在在的樣子。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