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黎朝光復,彰顯天兵力量(第1/4 頁)
吳軍艦隊派出1艘單桅快船回廣州,通知第2批物資船隊和運兵船可以出發了。
其餘人在金蘭灣勘查地形,伐木、修工事蓋房屋。
嚮導是一員黎朝忠臣,他很熱心的帶著吳軍士兵抓捕附近村民。
然後,
由他出面說服。
連殺3人之後,終於注入了忠誠。
根據海軍部事先的預判,斷糧、生病和天氣是本次任務失敗的唯三因素。
軍事,反而是其次。
因為西山軍主力被陛下的調虎離山計忽悠去了北方佈防。等他們反應過來,從升龍城到金蘭灣,路程足足2000裡。
胖子,也走成了瘦子。
……
吳軍艦隊不急,黎維祁很急。
他找上劉武:
“劉司令官,接下來是不是趕緊北伐,光復升龍城?”
劉武笑了,搖頭。
“安南境內必定有很多心懷黎朝之義士,他們肯定會揭竿而起響應您的部署。到時候,陸海配合,戰艦直接開進紅河,炮擊升龍城。”
“是,是。”
黎維祁很尷尬,令人在高處升起了黎朝國旗。
光復黎朝,從掛旗開始。
……
金蘭灣不光戰略價值拉滿,地理防禦拉滿,就連腹地條件也拉滿了。毗鄰湄公河大平原。
這塊平原沃野千里,農業發達,河流密佈。
是幾個王國反覆拉鋸的區域。
眾所周知,腹地決定了港口發展的上限。
吳皇作為穿越人士,對於世界上有哪些關鍵的戰略支點還是清楚的。
世界爭霸,好比下圍棋。
卡位很重要。
如今,海軍已控制金蘭灣、坤甸、巴達維亞,還差一個馬尼拉,南海大棋局的四個角就佔齊了。
……
一個月後,
三兄弟之一的阮文呂親率一支西山軍騎兵趕到金蘭灣,僅僅500騎兵,卻是整個安南罕見的精銳編制。
中南半島的氣候更適合養大象,而不是養馬。
阮文呂望著在風中飄揚的黎朝旗幟。
脫口而出:
“壞了,這下麻煩大了。”
從秦朝開始,北軍每次都是越過鎮南關,走陸路征討安南。
雙方都習慣了這種打法。
這次,
北軍突然不走尋常路,讓人腦子發懵。
……
升龍城,
西山軍內部爆發了激烈的爭論。
軍師朱福苦苦諫言:
“國主,此時萬萬不能調兵南下。如果大軍南下,廣西的吳軍就會從鎮南關南下,乘虛打下升龍城。”
“南方怎麼辦?”
朱福很冷靜:
“南方有舊阮殘部,有真臘地方武裝,暹羅人也在虎視眈眈,如今又多了吳軍。我們去了,說不定就變成以一敵四。”
“何況,大軍剛從南方各處集結來升龍城,現在又調頭?一來一去好幾千裡。不輸,也是輸了。”
“國主,談判吧,安南乃小國,向宗主國低頭服輸不算丟人。”
……
阮文嶽氣的抽刀猛砍庭院裡的大樹。
他武力超群,力大無窮。
猛劈幾十下,竟是硬生生把一棵大樹給攔腰砍斷。
他把手裡已缺口的佩刀往地磚哐當一砸,咬牙切齒:
“老子不服。”
“我們兄弟三人從西山邑聚義起兵,短短數年就打下了大半個安南。大好形勢,就這麼拱手讓給他人嗎?”
“宗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