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頁(第1/2 頁)
一時間,香飄十里,附近兵卒皆嚴密把守,行道附近亦有行人途徑,卻無人敢靠近。
席間,劉奇將饅頭分與眾人,又得一一誇讚。
他當即封全柔為主薄、袁忠為功曹,又命董襲為帳前司馬。
當眾人用膳後,啟程前往山陰,前腳剛至,從秣陵趕來的快馬便已是來到了山陰。
「聖詔:揚州刺史劉繇,平定內亂,收江東四郡,重歸大漢,乃安邦固土之功,擢其為前將軍,加吳侯,假節。」
劉奇面色微變,荊州牧劉表亦為成武侯,乃是縣侯之掘,然其官拜鎮東將軍,尚次劉繇一等,這是何意?
「繇長子劉奇,年過二八,少有武勇,南征北戰,平定內亂,保境安民,乃漢室雋才,擢其為安東將軍,加武鄉侯。」
「武鄉侯?」劉奇面色微驚,自己這位同一輩分的小皇帝對他還真是厚重啊,出手便是一個鄉侯,而且,安東將軍的話,位列上卿之下,僅在四徵、四鎮將軍之下。
他一手託著下巴,堂中眾人卻是紛紛在座上雙手一輯,恭謹一拜,「恭喜少將軍晉位安東將軍、武鄉侯。」
「子布先生,吾父子乃漢室宗親,因功封侯,如此豐厚,為何吾父官拜前將軍,卻比荊州牧尚高一等。」
「無他,今天子受制於李傕、郭汜之輩,無非是想挑起江南各地爭端爾。」張昭眯著眼,露出一副早已看穿一切的笑容。
「此外,袁術年前遷左將軍,與刺史大人平級,此番孫策大敗,且封賞聖旨下來,怕是,也會引起袁術不滿。」
「果然。」劉奇心裡暗道,一石二鳥之策,想來,那長安城內,也是有心思縝密之輩,不過,那又是何人呢,竟然能向李傕獻上這等計謀。
不過,劉繇封吳侯,正合他意,他官拜武鄉侯、安東將軍,也正好便宜他日後行事。
隨後的一眾封賞,便是他的二弟劉基,也被封騎都尉,這倒是讓他有些驚訝,畢竟,劉基年幼,尚未舉孝廉。
劉奇麾下一眾部將,也多有封賞。
不過,這卻是劉繇親自書寫的嘉獎,隨後上表長安即可。
太史慈拜丹陽都尉,虎賁中郎將。
吳憲拜吳郡都尉,統軍中郎將。
蔣欽拜豫章都尉,掌軍中郎將。
周泰拜豫章都尉,奉車中郎將。
朱桓拜會稽都尉,撫軍中郎將。
徐盛任鎮軍將軍、潘璋任撫軍將軍。
樊能任武威將軍,笮融任建忠將軍,於麋任建義將軍,陳橫任宣威將軍。
其餘將校,皆有封賞。
至於文臣一方。
孫邵任揚州別駕,丹陽太守,是儀任揚州長史,吳郡太守,顧雍任會稽太守,許靖任治中從事,留於劉繇身邊聽用,步鷙任兵曹從事,揚武將軍,豫章太守。
薛禮任曲阿令。
快到四月中旬,一行人行至餘姚,高岱奉上所有家資,主動來投。
劉奇擢其為府中長史。
行至章安、在永寧途中,遇到率家兵近千前來投效的豪族賀齊。
劉奇當即封其為門下督,留於身邊聽用,所部兵馬盡皆收編。
一行人來到東冶之時,麾下兵馬已有三千人之眾。
「末將朱桓(周泰),拜見主公。」行至城門外十里處,朱桓、周泰便早已率城中文武等候在此。
「休穆,幼平快快請起。」劉奇上前攙扶起兩員大將,「今會稽重歸揚州刺史府治下,你二人功不可沒。」
說完,跟在他身後的長史高岱便嚴肅地宣讀了一遍聖詔。
兩人叩首謝恩,起身之際,已是滿臉激動。
雖然中郎將已然不是數十載之前五中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