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頁(第1/2 頁)
既然蘇俄人面對中國、奧斯曼土耳其這些末流國家都能拉得下臉面,德國人在《佈列斯特和約》上面的收穫可想而知。
根據這份苛刻的合約,蘇俄人丟掉了從北高加索和烏克蘭到波羅的海低地三國,總面積超過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必須承認烏克蘭和芬蘭獨立,支援波蘭復國。
德國成功地將海岸線推進至里加灣。復國的波蘭位置比另一個時空要更加靠北,雖然沒了聊勝於無的但澤走廊,但是幸運的波蘭人在王海蒂的堅持下,意外獲得了從里加灣到塔林這一段海岸線,坐實了海洋國家的帽子。
幾乎是同一時間,《德波條約》簽訂,德國和復國的波蘭結成泛政治、經濟和軍事的超級同盟,王海蒂獨創的德波煤鋼共同體將成為聯盟最堅實的基礎。
《佈列斯特合約》和《德波條約》震驚世界。就在協約國人跳著腳破口大罵俄國人無恥的時候,美國人服軟求和的訊息紛至沓來。
美國人自以為他們做的很隱秘,但是歐洲從來就不是個能藏事的地方,更何況半殖民地的中國根本就是列強的情報篩子。
蘇俄徹底退出戰爭,美國人求和將苦苦支撐的協約國打得魂飛魄散,在這種條件下,協約國列強反應不一。
英國人的態度是曖昧的。
奧克尼群島海戰慘敗意味著日不落帝國賴以為生的海上運輸線被徹底掐斷,約翰牛被德國劊子手強行閹割,不僅不列顛島資源告罄,而且本土全面暴露在德國人的艦炮炮口之下,隨時都有滅國的危險。
比海上運輸更加恐怖的是大英帝國經濟的總崩潰。進入20世紀後,大英帝國工業後繼無力,戰前原本就很疲軟的經濟因為兩度打造奢華的兩強艦隊、保持天文數字一般的陸軍軍費開支以及對扶不起的法國持續不斷的輸血而血本無歸,最後一絲力氣又被烈度空前的愛爾蘭起義榨乾,曾經的工業霸主尷尬地被自己鼓搗出來的持久戰拖垮了。
鑑於糟糕的經濟和空虛的本土防務,英國人有心與德國人締合。與美國人的直爽有所不同,即便狼狽不堪,英倫紳士們仍舊不改他們的心高氣傲,緊隨其後地提出了&ldo;德國放棄設德蘭群島、法國北部領土以及遠東一切權益&rdo;的和平原則。
法國人則是不屑一顧。
此時的法國政府龜縮在南部的小城,其海軍早在烏斯帝卡島海戰就遭遇重創,其陸軍主力盤踞在德國人放棄了的巴黎,卻與法國政府反目成仇,其陸軍總司令至今念念不忘北伐收復失地,卻從未想過他手中除了意法邊境的少量遊擊隊,幾無可用之兵。
法國人就是這麼落魄,然而在德國人面前卻絲毫不肯示弱,甚至還有些變本加厲,他們的外交人員秉持著自高盧時代的狂妄和傲嬌,借瑞士人之口說出了就連英國海軍大臣貝爾福都不敢說的話:&ldo;德國全面退出法國全部領土,歸還阿爾薩斯和洛林,割讓西南領土,租借魯爾區。&rdo;
日本人驚慌失措。
面對德國這個龐然大物,小國寡民的日本並沒有太多的選擇。日本陸軍素來目空一切,可是再驕傲的長州藩也不敢妄言他們能夠打贏師傅。日本海軍臥薪嘗膽,打造了一支在東亞橫行無忌的海軍,可是再狂妄的薩摩藩也不敢豪言能夠對抗兩次將他們師傅踩在腳下的大洋艦隊。
日本人認慫了,甚至甘願交還膠州灣和德屬太平洋殖民地。
荷蘭人代表日本造訪柏林的訊息不脛而走,美國人製造的多骨諾牌效應初露巍然壯觀的態勢。
尾聲(七)可以預期的結局
長久以來,蘇俄人不惜自殘也要退出戰爭的瘋狂舉動以及那份被史學家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誘因的《佈列斯特和約》一直為協約國人所詬病,似乎蘇俄人那時候再倔強一點,勝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