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教育(第1/2 頁)
教育在古代起著重要作用,在現代作用更加明顯,教育可以提升全國民素質,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做到每個人都能受教育。
每個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權利,有受教育的義務。在接受教育後可以增長知識,提升自我,還可以獲得不受教育的人無法得到的經歷。教育可以提高個人素質,包括道德修養素質,上體育課時可以提升自身身體素質,在做勞動打掃衛生,植樹節種樹這些可以提升勞動素質。
教育有利於促進社會文明的建設,在老師傳遞知識傳統文化和做人做事的道理時,學生們耳濡目染下會根據教師所說的道理和新講的知識來進行自己的行為,也許短時間內記得,時間長了又忘記了,但還是會對學生的行為起到引導作用。
語文課上老師在講到關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這句話時解釋道:“就像你們朋友之間,同學之間就要做到自己有東西別人沒有,你的朋友沒有的時候你就要分享給她,在自己有福的時候與朋友分享,在朋友有難的時候做到和他一起承擔,這是一句可以用來形容朋友之間深厚感情的四字詞語。”
四年級的時候,晚上孩子們都在洗漱刷牙,他們搬到了二樓,這個宿舍裡面有單獨的洗漱間和廁所。馬學珍的牙膏沒有了,跟沈伊沐拿一點。突然她想到了今天白天老師講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說道:“現在我們倆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了,你有牙膏,我的用完了,你有福。”
沈伊沐說:“是的喂,我也想起來了。現在你有難了我就要跟你一起擔當。是的。”
她把藥膏給馬學珍讓她自己擠後,心裡面想著好友真是學以致用,她自己都沒想起來,對方這麼說後她也覺得確實是從自己的角度說很適應這句話。
其實平時有什麼東西都會相互借,只不過剛好學到這個成語覺得當下的場景很適合用。
在相互借東西這個上面,沈伊沐只會好意思和自己很熟悉的朋友借,對於半熟不熟的同學不怎麼敢借。
在美術課上,總是需要用到彩色筆,班裡面一半以上的同學沒有,只能跟其他人借。夏朝雪剛好有彩色筆,還坐在沈伊沐和馬學珍旁邊,馬學珍立馬向夏朝雪借,之後也幫忙給沈伊沐。後面沈伊沐自己終於買了彩色筆,這下輪到其他沒有的同學向她借筆了,她很樂意借給她們,也為幫助到其他人而感到高興。她內向,不過一直喜歡分享,不管是她自己帶著的零食還是書本。
美術課上夏朝雪光有工具,可是遲遲不下筆,她皺著眉頭為難擔心地看著沈伊沐說道:“怎麼辦,我不會畫。”沈伊沐安撫道:“沒事啊,你就下筆畫就行了,你看這樣往左彎曲畫一下再往右畫一下,小草就畫好了。你只要下筆就可以畫出來的,很簡單,畫不好看沒關係,可以擦掉在重新畫。”
但是夏朝雪還是不畫,就在那裡看周圍的同學畫畫。夏朝雪是一個個子小巧,鵝蛋臉,最吸引人注意的是她的那對招風耳,沈伊沐看來挺好看的,雖然有些人覺得招風耳不適合女的,不過沈伊沐覺得沒什麼,挺獨特的。
夏朝雪最後還是畫了,可能在她看來畫得沒那麼好,不過沈伊沐覺得只要下筆了,有了嘗試的勇氣就已經很厲害了,邁出了第一步挺好的。
教育是老師這個傳授知識的引導者和吸收知識的學生們組成的,在以前老師是中心,以教師的獨奏變成了現在的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變成了伴奏者,他也不在上演獨角戲,而是和學生們多互動。
在素質教育以前有種叫做應試教育的,那種教育是以“教”為中心,現在素質教育改成了以“學”為中心。時代在發展,教學方式和教育制度也在與時俱進發展著,變得更加適應正在發展的社會和自我提升的人們。
教育也給了一些困難的人出路,他們可以在公平的競爭制度下透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