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賣你一座城,價格好商量(第1/3 頁)
112年的春天,對於大漢帝國的北方邊疆的人民而言,是異常嚴酷的。突如其來的雪災席捲了北方大地,覆蓋了廣袤的草原和山川。這場雪災不僅帶來了漢人北部村落生存的危機,也同時開啟了東部匈奴人南下劫掠的狂潮。
112年的春天,北方的雪災來得異常猛烈。厚重的積雪覆蓋了大地,阻斷了交通,摧毀了牛羊和本來就少的可憐的作物,使得原本就艱苦的匈奴北方部落生活更加艱難。這場雪災不僅影響了大漢帝國的邊疆居民,也對更北面匈奴部落的生存造成了更為恐怖的威脅。
在生存壓力的驅使下,匈奴部落集結,開始大規模南下,劫掠大漢北方的各個村落。他們如同草原上的狼群,趁著雪災帶來的混亂,對大漢的邊疆發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這些攻擊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物質損失,更給大漢的邊疆居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這些匈奴人,一旦攻進村落或城鎮,那就是一場劫掠和屠殺的恐怖盛宴,他們連俘虜和奴隸都不需要,只需要糧食,男人,老人和孩子全部殺絕。女人也在玩弄過後,被一個個拖出去像羊一樣,割喉而死。
面對匈奴的侵略,大漢的軍隊沒有選擇沉默。他們迅速集結,開始了對匈奴人的反擊。大漢的將領們深知,如果不對匈奴的集結地和附庸部落進行打擊,北方的邊疆將永無寧日。因此,他們採取了積極的軍事行動,不斷打擊匈奴的集結地,削弱其力量。
從112年春天開始,大漢與匈奴之間的戰爭就沒有停止過。雙方在北方的戰場上展開了一場持久的較量。大漢軍隊利用其強大的組織能力和軍事技術,對匈奴的集結地和被其佔領的城市,進行了有效的打擊。而匈奴則依靠其對草原地形的熟悉和遊牧民族的機動性,不斷在漢軍的行進縫隙間穿插,快速屠殺和掠奪,與大漢軍隊進行著生存博弈。
大漢軍隊不怕匈奴人集結,真正讓漢軍頭痛的是,匈奴人那些分散進攻的各個小部隊,他們行動靈活,飄忽不定,大漢的北地村落太過分散,這讓漢軍疲於奔波,軍事成本耗費巨大,卻難有所獲。
112年的春天到九月底,大漢與匈奴之間的戰爭成為了北方大地上的一場持久戰。
大漢朝廷已經發現,如果一味被動防禦,北部和西北的邊軍,不但會被拖死,還無法真正保護北方的村落。七月開始,朝廷決定改變戰爭策略,漢軍正式深入北地和西北部更深的地區,主動對匈奴人的集結地進行遠征作戰。
河西四郡一群被憋壞了漢軍,這下子全部嗷嗷叫,他們是最希望打通西域的一群傢伙。
為什麼?
因為這群武將身後都有大世家,世家早就想要恢復西域都護府,只有打通商道,徵收商稅恢復大漢的貨物貿易,他們才能從中獲得充足的利潤,壯大自己的家族。
而武將本身,天天防守,上千上萬的漢軍,每日在村落之間追殺幾百匈奴騎兵,如何獲得軍功?
既然,洛陽已經下令,大軍可以遠征,那河西四郡就揮軍向西,開始沿途征伐所有匈奴人的勢力。
漢軍和羅馬軍團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軍事力量,它們在組織結構、戰術運用、裝備特點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別:
就組織結構和指揮體系而言,漢朝的軍隊統一,軍權高度集中,軍隊的指揮和管理體制嚴密。漢朝大量屯田,為鞏固邊防和保障軍隊供給提供了條件。漢軍的軍官在日常軍法的執行上並不完全負責,需要向皇帝彙報,且有廷尉、軍正等獨立於將軍的官員干涉其中。這就像洛陽大漢政府,在軍隊中有兩條相互制衡的脈絡,一為軍事主管,一為軍法主管,相互制衡。
而羅馬軍團的軍官擁有更多的許可權,包括在緊急情況下不經授權指揮其他單位的部隊,百夫長也能根據戰況自發組織和調整作戰任務。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