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密 報(第1/4 頁)
崇禎十七年十月初六,這一天註定要被載入史冊。張獻忠站在成都城頭上,意氣風發地宣佈自己成為皇帝,並將國號定為“大西”。一時間,歡呼聲、吶喊聲響徹雲霄,整個城市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之中。
然而,面對清兵入關後的嚴峻形勢,張獻忠深知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抗衡強大的滿清軍隊。於是他決定與南明結盟,共同抵禦外敵入侵。雙方達成協議後緊密合作,形成一股強大的力量來對抗滿清。
在四川境內,張獻忠採取了一系列激進措施。他毫不留情地沒收了那些士族們的鉅額財產和廣袤土地,並將這些土地重新分配給廣大貧苦農民。農民們欣喜若狂,他們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可以過上溫飽的生活。這種行為不僅贏得了民心也使得張獻忠得到更多人支援。
隨著時間推移張獻忠領導下士兵們士氣高昂訓練有素;而獲得土地農民們則辛勤勞作努力耕種希望用豐收成果支援前線抗清鬥爭。在這個風起雲湧時代裡每個人都懷揣著對未來憧憬與期待為國家命運而奮鬥拼搏。
崇禎十七年十月三十日,順治帝福臨定都北京。
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京城內外張燈結綵,一片歡騰景象。曾柏蘊身著華服,心懷敬畏之情,親身見證了這一偉大的歷史變遷。而更為難得的是,他還有機會面見孝莊太后,並向她詳細解讀了此前豪格企圖挖掘明十三陵時引發奇異現象的緣由。
面對孝莊太后,曾柏蘊言辭懇切地表示:“太后,皇上要想江山穩固、社稷長存,必須妥善保護好明十三陵。”他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其中蘊含的風水學道理,強調了尊重先人墓地對於國家運勢的重要性。孝莊太后聽得頻頻點頭,表示深以為然。
孝莊太后對於曾柏蘊的才華和學識非常讚賞,認為他有著非凡的能力和智慧。尤其是當她發現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福臨對漢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時,心中更是暗自欣喜。
為了讓福臨能夠更好地學習漢文化,孝莊太后決定聘請曾柏蘊擔任他的漢學老師。這個決定不僅體現了孝莊太后對兒子教育的重視,也顯示出她對曾柏蘊的信任與期望。
曾柏蘊欣然接受了這一重任,並開始以一種獨特的方式教授福臨漢字。他運用了後世的普通話音標發音,這種新穎的教學方法立刻吸引了福臨的注意力。透過拼音的輔助,福臨能夠更準確地發出每個字的音,從而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
在曾柏蘊的悉心教導下,福臨逐漸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漢字,並且對漢文化的熱愛也日益增長。他們之間的師生關係愈發密切,曾柏蘊不僅僅是福臨的老師,更成為了他的良師益友。
隨著時間的推移,福臨的漢語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他開始能夠讀懂並欣賞古代經典文學作品。這段學習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知識面,還培養了他的思考能力和文化素養。
而曾柏蘊也因其出色的教學成果備受讚譽,他的名聲在宮廷內外傳播開來。人們對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讚不絕口,紛紛將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門下求學。
陽光明媚的一天,陳圓圓領著一個天真可愛、年僅六歲的小女孩來到了曾柏蘊的住所。這個名叫董鄂的小姑娘眼神清澈明亮,宛如清晨荷葉上滾動的露珠一般純淨無邪。
陳圓圓向曾柏蘊誠懇地表達了自己的來意:“懇請先生收下這位聰明伶俐的孩子!”她接著介紹道:“此女乃吾之姐姐董小宛所出,出生之地在鄂州,因而喚作董鄂。自小隨董府成長,天資聰穎過人。然董家突遇變故,只得將其送還予董小宛撫育。”
曾柏蘊凝視著眼前乖巧懂事的董鄂,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憐愛之情。他深知培養一個孩子成才需要付出巨大心血,但也被董鄂那充滿靈氣與智慧光芒的眼眸深深吸引住了。於是,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