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工地事件(第1/5 頁)
世界上每一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都在發生著。
對於張喆來說,當下的任務就是學習,定好了高二參加高考,他和高三的學生一起進行了倒計時,在他的影響下,田靜也想嘗試一下,就和張喆開啟了瘋狂的刷題模式。
有時候,高考就是個熟練活,只要考題你都見過,就做起來得心應手,只要你沒見過,就是陌生的,還需要再次思考。
但凡那些學霸,都是在刷題中度過的,按照高考的科目安排順序,每天在規定的時間內做相同的內容。
有時候,做著做著,就習慣了,就像家常便飯,每天的日常,當下就是考場,考場也就成了當下。
張喆和田靜每天話還是不多,除了討論題目的時候。
老田迴歸了生活,最近又在折騰想投資一個新的行業,鑄造廠已經關停,土地和廠房還在,只要有新的行業,立刻就可以上馬。
王科長對縣裡招商引資環境造成的影響很快就消除了,福省的老闆在縣委書記的三番五次邀請下,答應了來萬泉縣考察。至於投資不投資,他還要再觀察觀察。
來了就有希望,縣委書記還是很有信心的,招商引資當地的口碑很重要,一旦口碑塌了,要想修補就很難了。商人是逐利的,不是做慈善,無利可圖的事情他們是不會做的。
縣城裡的公園就要竣工了,老百姓們有了一個健身娛樂的好去處,對於縣裡最大的刺激就是周邊的房地產都起來了,圍繞著公園,這些房地產的樓盤都成了縣裡的搶手貨。
隨著丈母孃經濟在當地的影響,結婚的時候縣城一套房和一輛車成了標配,沒有房沒有車的年輕人在談婚論嫁的時候,直接就被淘汰了。
在丈母孃經濟的刺激下,縣城的房地產一片紅火的景象,樓盤一旦開盤,往往都是各地來的富裕農民,他們精打細算一輩子,最後一套房子和一輛車子就把家底掏空了,人人都如此,沒有的就成了異類。
在周邊的一個樓盤工地上,一個漢子正在搭著腳手架,他的兒子正和張喆在一個教室裡學習,叫顧思明,他的名字還是縣裡頭一個算卦先生起得,聽起來比較洋氣,盼著兒子以後能夠離開土地,能夠過上城裡人的生活。
顧思明的父親叫顧大喜,小名叫喜娃。村裡人起名字,圖個喜慶。
喜娃爬上腳手架,為了趕工期,喜娃常年在腳手架上練就靈活的技巧,雖然公司要求必須安裝安全帶,規範施工。但是喜娃圖方便,就直接徒手操作。
大家見怪不怪,就不再製止了。
在喜娃的頭頂,塔吊正在吊著磚塊,慢慢地轉向施工到一半的樓房平地上,因為巨大的壓力,一塊磚被擠破了,半塊磚就從空中落了下來,因為磚塊比較小,誰都沒有注意,不巧的是,這塊磚正好落在喜娃的頭上,安全帽一震,喜娃一晃,直接從腳手架上掉了下來,身體不停的撞擊著已經加好的腳手架,摔倒了一層的木板上,人又彈到了地面,落在地上的時候,已經不省人事。
隨著身體落地的響聲,工友們急忙趕了過來,把喜娃送到了醫院。
喜娃身體多處骨折,頭觸底導致腦震盪,昏迷不醒,一處肋骨骨折,離心臟只有一公分。
醫生進行了簡單處理,正在商量治療方案,工友聯絡了工地的負責人和喜娃的妻子。
工地負責人一看是腳手架工人,就聯絡了腳手架的承包方老韓。老韓滿頭大汗的來到了醫院,一看喜娃的傷勢,眼前一黑差點倒了下去。
老韓跟著這個工地幹了兩年的時間,主要負責腳手架的安裝。工地上工人受傷時間很平常,但是像喜娃這樣的情況還不多見,瞭解了一下情況,工地負責人和老韓兩個人在現場就吵了起來。雙方都不願意承擔責任,互相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