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道德經解讀生肖猴 > 第8部分

第8部分(第4/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邊緣機械師奧特:命運之子LOL,開掛的我,針對就有用?NBA:最強3D,神級跑位!鬼滅:繼國家的極惡之花波矮子的開掛人生奶團三歲半玄學小福星火爆全球!鬥羅:重生人面魔蛛,多子多福女扮男裝,被高冷千金倒追寶可夢之命運的邂逅買下飛科,成為LPL守護神!寶可夢之暴君統治王者榮耀戰鬥記錄冊綜影視:昭昭姒蘭查理九世:記憶頻率開局擊殺尹志平剛穿越就要滅世是怎麼回事提示來自50年後,叫我怎麼輸?末日遊戲:喪屍竟是自己你把faker都打抑鬱了?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註釋):言:語氣詞。 自然:哲學用語。指長久的,永恆的,和諧的,“萬物”的“形態”,是道追求的理想。自然就是自焉,大自然的自然是今天的詞義。 不能久:雙關,達不到自然。 失:在道看來,自焉才能長久,稱不長久為失。

(大意):長久的自焉珍貴呀,所以才有不自焉。小雨不過一個早晨,大雨不過一天。誰?是天地。天地尚且變化,何況人呢?追求道呢,歸為道一類,追求德呢,歸為德一類,其它的歸為失一類。追求道呢,道歡迎,追求德呢,德歡迎,追求失呢,當然,失也歡迎。對於道與德的信仰還不多,還不夠。

解讀

這一章是面對聽眾的宣講詞,調動語言的力量,進行宣傳鼓動,信仰道。這麼深的哲理只用了八十多個字。首先,文章用天氣的變化比喻社會的變化,指出道的長久性在天地之上,當然也在社會之上。然後,宣講將道,德,失擬人化,說明社會上存在道,德,失的差別。最後,結論說,為了實現自焉的理想,必須擴大對道的宣傳。

文章明顯從“故”分做兩個部分,書中的許多章也是這樣的結構。這是因為在今本以前有古本。今本是對於古本的彙集和整理。文章的上部分是古本的文字,下部分是改造古本時後加的文字,是對古本的“新解”和“發揮”。書中的又一些章,上部分是引據“經典”,下部分則是道者的宣講。兩個部分不但在認識上有差別,而且在時代上也明顯差別,這對於我們認識成書經過很有意義。

“自然”。在今天,是與社會相對的一個術語。如:自然界,大自然,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等。在這一章,然是個附加字。自然可以讀“自焉”,即本性。有自在,自為,獨立等意思,表達了“自”的狀態。“自”是怎樣的狀態呢?文中說,“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可知,文中是將自焉概念為一種理想的境界。在自焉的境界裡,一切的變化都沒有了,社會上的“惟與阿”,“善與惡”,“可畏”沒有了,甚至天氣的風雨變化也沒有了。在道看來,變化是對道理想的干擾和破壞。我們的祖先在始族時代形成起來了這樣的世界觀和社會觀。奇怪嗎?不可思議嗎?我們的祖先能力實在是太小了,經受不起風吹雨打,經受不起天地間哪怕是微小的變動。道的世界觀表達了始族人祈求太平無事的要求。在今天,我們知道,這個理想的境界並不理想。一旦到了“自”的狀態,一切的運動停止了,地球將毀滅,宇宙也將不存在。但是,宣講人相信自焉的境界是存在的,而且苦苦地追求著。在八十一章的道書中,這個理想的境界沒有找到。

(“自”的境界後來找到了,是被宣講人的後代找到的。不是說“得道成仙”嗎?這個自焉的境界就是仙境:神仙過的日子,自由自在,隨心所欲,沒有變化。東漢末年,出現了道教,在宗教裡,將人間的理想搬到天上去實現。道教的核心思想從“八仙過海”的故事裡可以看出來。)

但是,宣講人沒有脫離社會,他們是現實的社會人,將自焉當做社會的目標,思索追求。

變革社會的人叫做革命家,思索社會的人叫做哲學家,脫離社會的人叫作宗教家。讀到這裡,找到了哲學與宗教的界限:同是對社會的思索,哲學的思索停留在社會內,宗教的思索站到了社會外。東漢末年,道教的領袖張角發動了黃巾起義,哲學家的張角前進了一步,做了革命家。黃巾起義以後,道教終於宗教化,不再有變革社會的意義。

我們找到了哲學與宗教的界限。回頭來看宣講人,這是一批古中華時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天宇在陽光下奔跑小地主家的紅火日子愛妾不妖嬈金龍之玩轉異世全球妖魔遊樂園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