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一部中國航空史,可以管窺全貌,不難看到,直到抗戰那一刻,中國空軍也總共只有305架老式陳舊、雜七雜八的飛機,且沒有一架國產,全部是來自國外:英國、美國、義大利、德國、蘇聯…飛在天上,那情景,就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北京長安街上跑的小汽車差不多。
就是這些,也因為蔣介石在討伐各路軍閥中,收買、勸降、招安、征服,把盤踞在中國四處並獨霸一方大大小小的&ot;山大王&ot;、&ot;地頭蛇&ot;幾乎全部收編歸順到自己麾下。
隨之而來的,就是這些&ot;萬國牌&ot;的飛機。
中日開戰後,日本人已經用單翼、時速超過三百公里的&ot;零式&ot;戰鬥機了,而中國空軍還在用外形像&ot;書架&ot;一般、兩個&ot;翅膀&ot;的&ot;霍克3&ot;,就是這樣,整個空軍也只能有七十多架飛機可以升空作戰。和地面部隊一樣,中國空軍英勇的小夥子們,中國軍用機場典型的中央控制塔。
拼盡全力,儘管也打出了威震長空的&ot;八一四&ot;大捷,但還是難以阻擋住敵人兇猛的攻擊。
到了1941年,本就基礎極其薄弱的中國空軍在數次和敵人交火後,損失慘重,飛機來源幾乎斷絕。剩下的,也都是老掉牙的,效能極為落後,完全喪失了制空權…和地面部隊一樣,空中打不過,就一個字-跑!
------------
跑警報之一
------------
從1938年開始,&ot;跑警報&ot;就成了在日本飛機耀武揚威下的中國人幾乎天天必說的一句話、必做的一件事兒。
跑警報不僅是人跑,飛機也要跑!
成都市郊接合處,穿過一處汙水溝,就是低矮破舊的農舍,推開殘缺的木門,一位個子不高、稀疏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一雙鞋磨得露出底色但卻擦得一塵不染的老人出現在我的面前,老人叫陳學波,原國民黨中國空軍三大隊飛行員…解放軍攻佔成都前夕,老人隨著部隊起義,之後回鄉種地。至今還是農民的陳學波老人說起當年為躲避日本人戰鬥機,開著飛機&ot;跑警報&ot;的情景,心頭別有一番滋味。
老人說:
那仗啊,打得窩囊,打得惱火。明知道不行,還得去打。不是我們不行,實在是飛機不行啊。機動性不行、火力不行,我當時開的是蘇聯sb雙發輕型轟炸機,除我以外,還有兩個弟兄,一個投彈手,一個射擊。但東西不行,都是人家淘汰的,別說轟炸了,飛起來就很不容易。往往只要警報一響,我們的任務就是一個字:跑!和我一起跑的還有飛蘇聯e-15、 e-16的弟兄。
往哪跑?往北、往漢中那邊跑。往蘭州方向跑。
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兒。
記得那是三八年還是三九年,我們當時駐紮鳳凰山機場,日本人飛機來了,領隊帶我們起來就跑。一共有二十多架,往北。本應該從廣元上面走,哪曾想,領隊帶錯路了,跑到綿陽上面去了。真是歪打正著,二三十架日本人的飛機正在廣元那兒盤旋、等我們吶!
沒堵到我們,日本人氣得發瘋,狂轟濫炸一頓後,其中一架竟敢大搖大擺地在鳳凰山機場降落,把沒來得及跑的、覆蓋著稻草的飛機付之一炬,把我們的軍旗拔回去邀功慶賀。囂張啊,真他媽的囂張!
當兵的,打仗就跑簡直是一種恥辱。但就是沒法子,不是一定要&ot;跑&ot;,確實是實力不行,根本打不過。記得那是1941年,好像是3月,也是駐在成都的五大隊,一仗就被打掉8架飛機,損失了8名精英飛行員,元氣都沒有了。成都空軍司令楊鶴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