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那‘俠’呢(第1/2 頁)
眾人看著李行手裡拿著一枝枯樹枝緩步走到江水邊,都不明白他要幹嘛。
不助跑?
不多拿點枯樹枝?
緊接著他們就看到李行將手中的枯樹枝隨手扔了出去,然後人一步跨出,穩穩地踩在那截枯樹枝上。
站住了!
江流湧動,枯樹枝在水面上波動,李行的身體也隨之上下起伏。
牛頓看了都要流眼淚!
“臥槽!”
有人下意識喊道,都顧不得此時還有幾百萬觀眾在旁觀了,因為眼前這一幕實在是太震撼了!
先前韓醒也最多隻是在枯樹枝上借力,一腳踩下去,枯樹枝會被深深踩入江水中。要他短時間內站在枯樹枝上是可以的,但長時間站立就肯定不行。
而眼前的李行呢,竟是將腳下的樹枝當成了一葉扁舟,人踩在上面隨波逐流,眨眼間的功夫就已經飄出去了十幾米!
“這是什麼武功?!”
有人忍不住問道。
無人回答,沒人見過這樣的輕功,真的是將一個‘輕’字型現得淋漓盡致!
“又是他創造的新武功?”
這個念頭在許多人心中升起。
“肯定是他創的新武功!”
洛銘海則有一種強烈的直覺,覺得這就是李行自創的新武功:
“難道他真的能一輪比賽創造一門武功,然後輪流霸榜第一?”
洛銘海莫名的有些期待,也想讓別人體驗一下那種被人壓在下面一直出不了頭的滋味~
江面上,李行腳踩樹枝,身體看似不斷搖晃,但卻始終穩穩站在樹枝上,沒有墜入江水中。
能有這種輕功造詣,是因為他此時使用的武功是‘一葦渡江’,少林七十二絕技之一!
其實關於‘輕己身可行天下’的武功選擇有很多,像什麼踏雪無痕,浮光掠影、梯雲縱,還有裘千仞的‘水上漂’等等。
但最終李行還是選擇了‘一葦渡江’。
不是因為他提前猜到了這一輪考核莫山會讓眾人渡江,而是因為‘一葦渡江’本就是少林武功中輕身效果最好的!
取名‘一葦渡江’只是因為傳說中達摩祖師曾施展這門武功,站在一葉蘆葦之上渡過了大江。但實際上這門武功當然不是隻能用來渡江,也不是必須得腳下踩著什麼才能施展。
不管是踏浪而行,還是凌空虛度,空中提縱,‘一葦渡江’都絕對是輕功中最頂級的那一檔!
除此之外,李行選擇它的原因還有一個,因為他修煉了羅漢伏魔功。
羅漢伏魔功屬於少林武功,想修煉到高深處,也對心境有所要求,而‘一葦渡江’除了是頂級的輕身功夫,它還能助人修心!
傳說中,達摩祖師用一葦渡江,外人看到的是他武功了得,但這其中其實還蘊含著佛法。
佛門提倡苦海無涯,佛渡眾生。
達摩祖師本著弘揚無上佛法的信念,輕簡心念,不執著,不夾雜,渡江而來。
他提倡修行以明心見性為本,應該拋棄紛繁瑣碎、虛華豔麗的方便手段,直達核心,有如蘆葦一般輕飄不顯眼,卻能讓人渡過苦海。
若把江看做人世間的苦難,世人需要船才可渡之,而達摩只需要一葦,因為佛法即是渡術。
所以修行‘一葦渡江’不僅是在修煉輕功,也是在修心。
李行選擇它,就是希望能透過這門武功提高自己的心境,好讓自己未來可以突破羅漢伏魔功的關隘。
他具現出‘一葦渡江’的前三重,消耗了5萬演武令,比羅漢伏魔功要便宜一半,但是修煉速度卻不如羅漢伏魔功。
靠著具現直接入門,達到第一重1,再之後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