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第1/2 頁)
兩個人的縣委,成績如此斐然,有許多因素:楊靖宇在那兒掌舵,兩個人的勤勉、經驗、幹練,抗聯不斷打勝仗的影響、推動,等等。當然,這一切都離不開當地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援和配合。而比之磐石、東滿、珠河等老遊擊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色,這些新區沒有之前打土豪、分田地的經歷。
在磐石等地,由於搞土地革命,有錢大戶不用說了,就是有頭腦的窮人,也覺得紅軍又打日本子,又打大戶,這麼幹不是個辦法,難成氣候,也就不想靠近你。而且,許多窮人與大戶沾親帶故,&ldo;是親三分向&rdo;。1933年8月27日《中共南滿中心縣委決議》中說:&ldo;在最近玻璃河從前所謂好的群眾,在現在當紅軍遊擊隊來的時候,藏起來糧食,以後鹽也沒有,房子也沒有等語,來對隊員引起惡感和不好的影響。&rdo;有的遊擊隊到哪兒不敢說自己是紅軍,因為&ldo;北方會議&rdo;把紅軍的名聲搞壞了。待到貫徹執行&ldo;1&iddot;26&rdo;指示信了,你說你不搶糧分田吃大戶了,那人一時半會兒能信嗎?就得看你一陣子,就有種夾生飯的感覺。而東邊道就不存在這個問題,老百姓稱人民革命軍為紅軍,也欣然接受。因為他們看到的紅軍,就是一支從未看到的最想看到的軍隊。
還有,如果是在那種中國同志成了寶貝的地區,就算李明山和樸金華的漢話說得再好,這兩個人的縣委也難立足。可在絕大多是為漢族的老禿頂子周邊的桓興地區,人們沒有&ldo;高麗鬍子&rdo;的概念,除了少數走狗外,朝鮮(族)人與漢族人也沒多少不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他們就是共產黨,領著老百姓抗日救國的共產黨。
像當時所有的縣委一樣,兩個人走到哪裡,人們就說&ldo;縣委&rdo;來了。老禿頂子周圍的大小山村嵌滿了他們的足跡,也留下了人生最壯麗、美好的記憶。1989年,被落實政策為&ldo;抗日老戰士&rdo;的樸金華,這位身上還嵌著兩顆子彈的沒了黨籍的農村老人,去世前希望把自己的骨灰撒在那裡,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桓興縣委有一個區委、三個支部、三個小組,黨員三十多人。
1軍獨立師到桓仁不久,家在高臺子的青年農民姜東魁,就在村裡參加了抗日工作,兩年後的6月10日入黨。頭天下午,李明山讓人捎來口信,讓他第二天上午去海青夥洛(&ldo;夥洛&rdo;為滿語,即山溝)老欒家後山岡梁去。他按時去了,到那兒的除了李明山和後來的第一任區委書記張永奎外,還有孟廣堯、王廣林、遇文海,都是像他一樣的窮苦農民。六個人在樹叢中坐下,李明山宣佈開會,說今天是要介紹你們入黨。
上個世紀60年代初,姜東魁老人在&ldo;回憶材料&rdo;中說:
入黨當時沒有什麼正式手續,給一張二寸寬的紙條,在上邊填上出身、歷史及親屬關係,交給介紹人,蓋上李明山的章,就算入黨了。李明山在同我們談話時說:&ldo;做個黨員要事事帶頭,要不怕困難,在任何困難的條件下都要好好幹,在敵人面前要死不投降,決不賣國。&rdo;接著他又讓我們表表決心,我們挨個站起來舉手錶示:&ldo;死不投降,決不賣國,堅決抗日。&rdo;然後李明山又告訴我們:&ldo;現在的黨員都是秘密的,絕不能暴露身份。黨內的聯絡暗語是&l;西皮&r;(cp)或&l;一九三六年&r;。今天就是你們入黨的日子,你們一輩子也不要忘記。&rdo;
從此,就像自己的生日一樣,姜東魁記住了這個日子。
當時住在興京縣岔路子的劉明山,在&ldo;回憶材料&rdo;中說自己入黨:
張永奎先是一邊問一邊給我填了一張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