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第2/2 頁)
之啟、趙子琪,1929年6月至1930年3月)、李子芬(1930年4月)、林仲丹(張浩,原名林育英,1930年5月至8月)、孫傑(陳潭秋,1930年8月至1931年1月)、張應龍(1931年2月至11月)、羅登賢(1931年12月至1932年6月)、魏抱一(李實,1932年7月至1933年9月)、李耀奎(1933年10月)、老馬(林電巖,1933年1月至1934年9月)、楊光華(1934年10月至1935年4月)。
領導人頻繁變化的重要原因,就是被捕的多(僅張應龍一人叛變),佔一多半。其中最有名的,後來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劉少奇,&ldo;文化大革命&rdo;中成為&ldo;叛徒&rdo;、&ldo;內奸&rdo;的重要&ldo;證據&rdo;之一,就是在滿洲省委書記任上被奉系軍閥逮捕的經歷。
說明瞭東北地區鬥爭的殘酷、環境的惡劣。
&ldo;九一八&rdo;事變後,就更殘酷、惡劣了。
不能說今天鮮為人知的羅登賢,倘若能活到1949年10月1日,會成為何等人物,歷史已經證明的是這位新任滿洲省委書記,二十六歲的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確是非同凡響的。
&ldo;民族革命戰爭&rdo;
這是一個急劇變化的時刻,一個需要迅速做出判斷和決策的時刻。敵對陣營和各種政治、武裝力量,包括蘇聯和美英法等在東北有其政治、經濟利益的國家,都在審視、調整自己的方針、政策,以期在新的局勢下佔據有力的地位。
羅登賢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是抽調有力幹部到農村去,宣傳、發動、組織群眾,進行武裝鬥爭。一是積極支援、幫助東北各地義勇軍的抗日鬥爭,二是大力發展共產黨直接領導的抗日武裝,進行抗日遊擊戰爭。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