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1/2 頁)
抵抗方針的責任者,南京中央大學的學生沖入外交部將王正廷毆打至重傷,王正廷被迫辭
職。12月初,各地學生來到南京請願,抗議蔣介石政府的畏縮政策,指責蔣介石患有&ldo;
恐日病&rdo;,要求蔣介石親自率領中央軍北上抗日。12月5日,政府派軍警逮捕學生18
5人,即所謂&ldo;一二五&rdo;事件。為抗議政府的暴行,12月14日,各地學生再次進京,
打砸外交部,毆打了出來講話的蔡元培等人。17日,一萬多學生包圍國民黨中央黨部,
搗毀《中央日報》報社,受到了軍警武力鎮壓,在珍珠橋附近打死、打傷學生30餘人,
逮捕數百人,製造了&ldo;珍珠橋事件&rdo;。
當時汪精衛領導的廣州政府反對專制獨裁,主張民主政治和主張積極抗日,於是學生們把
汪精衛奉為他們的政治領袖。前往南京遊行的學生們,歡迎汪精衛到南京主持黨國大計,
他們打出的口號為:&ldo;歡迎護黨救國的汪先生&rdo;、&ldo;歡迎主張實現民主政治的汪先生&rdo;、
&ldo;歡迎反對不抵抗主義的汪先生&rdo;。汪精衛則一方面批評蔣介石動用武力鎮壓學生,另一
方面發表了他的政治主張。汪精衛在接見學生代表團談話時說:&ldo;應付目前局勢的方法,
兄弟認為有八個字,就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軍事上要抵抗,外交上要交涉,不失領土
,不喪主權。最低限度之下不退讓,最低限度上不唱高調,這便是我們共赴國難的方法&rdo;
。
&ldo;九一八&rdo;事變,也使國民黨內部燃起了停止內鬥,一致對外的呼聲。在這種情況下,蔣
介石迫於形勢,將軟禁的胡漢民釋放,並派蔡元培、張繼攜帶他寫給汪精衛的親筆信赴廣
州議和。蔣介石在信中說:&ldo;弟當國三年,過去是非曲直,願一人承之。惟願諸同志以黨
國危亡在即,各自反省,相見以誠,勿使外間以為中山黨徒只顧內爭,不恤國難。&rdo;蔣介
石邀請汪精衛代表廣州政府到上海舉行和平會談。
1927年10月22日,汪精衛、蔣介石和胡漢民這國民黨&ldo;三巨頭&rdo;,在上海舉行了
首次會談,提出南京和廣州兩政府合併,團結一致,共赴國難。胡漢民提出兩政府聯合的
前提是蔣介石下野,所謂&ldo;討蔣第一,抗日第二&rdo;,但汪精衛則表示要&ldo;團結寬容&rdo;,在
削減蔣介石權力的情況下,留蔣執政,所謂&ldo;抗日第一,討蔣第二&rdo;。和平會議最後決定
寧粵雙方在南京、廣州分別召開國民黨第四次代表大會,選出各自的中央委員後,在南京
召開四屆一中全會,重組國民政府,廣州政府隨即取消。
1927年11月12日,南京政府的&ldo;四大&rdo;,召開,蔣介石在會上表示&ldo;虔誠悔過&rdo;
,透過了恢復汪精衛、陳公博等481人黨籍的議案。廣州政府的&ldo;四大&rdo;則於11月1
8日在廣州召開,由於各派爭吵不休,汪精衛的改組派和西山會議派代表二百餘人赴上海
,另外在上海召開了&ldo;四大&rdo;。12月22日,三個&ldo;四大&rdo;選出的中央委員在南京召開
四屆一全會,此時蔣介石由於鎮壓學生的&ldo;珍珠橋事件&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