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石訪日期間還與美國駐日本的特使進行了會談,得到了美國支援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
的許諾,而蔣介石則許諾保障美國在中國的一切權益。蔣介石利用&ldo;下野&rdo;進行的外交活
動,取得了日美等列強的政治經濟支援,大大增加了他在國民黨中的政治資本。
蔣介石一回到上海,就立即給汪精衛拍電報&ldo;負荊請罪&rdo;,畢竟汪精衛在黨內有相當的地
位威望,得到汪精衛的諒解才能順利復職。蔣介石在電報中說:&ldo;此後黨國重任,惟兄是
賴。凡能於黨國有益,則弟必盡我心力,依照兄之意圖,不渝始終,以盡區區之意。若兄
能來滬晤商一切,勝幸焉……&rdo;汪精衛見蔣介石有誠意,就於11月16日乘船赴上海和
蔣介石談判國民黨各派的聯合問題。沒有想到汪精衛一離開廣州,張發奎等人就發動了一
場倒桂政變,將桂系在廣州的部隊繳械,爾後張發奎指揮的粵軍在梧州一帶和桂軍相持。
共產黨人則乘廣州城內空虛之機,在葉挺、葉劍英的領導下於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暴
動。
共產黨的起義部隊自稱&ldo;紅軍&rdo;,和回師鎮壓暴動的張發奎第四軍發生了激戰,使廣州遭
到了極大的損害。李宗仁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共產黨此次暴動,可說是毫無理性,燒殺
之慘,實無前例。市民均被迫以紅巾系頸,表示擁護紅軍,否則格殺勿論。張發奎等人以
共黨在後方搗亂,破壞其統一兩廣的大計,憤恨之餘,遂也恣意殺戮。下令凡見頸系紅巾
的,即格殺勿論。人民分不出孰為紅軍,孰為第四軍,只知有紅巾亦死,沒有紅巾亦死。
一時廣州全市鬼哭神嚎,無辜人民被殺的不計其數。大火數日不絕,精華悉被焚毀。
廣州暴動之後,全國譁然,一片聲討之聲。張發奎等人見眾怒難犯,均宣佈辭職前往香港
。而蔣介石派、西山會議派、以及桂系軍人派則藉機攻擊汪精衛,他們說汪精衛和張發奎
等人勾結共產黨,蓄意製造了焚殺廣州事件,甚至有人說汪精衛本人就是共產主義分子,
一時間搞得汪精衛說不清辯不明。南京的特委會要求查辦汪精衛,白崇禧甚至找上海的青
幫頭目杜月笙下綁票暗殺汪精衛。後來雖然查明廣州事件和汪精衛並沒有直接關係,但汪
精衛作為廣州地區的政府首腦難以逃避責任,於是汪精衛12月16日發表了引退政界的
宣告,和陳璧君一起前往法國。
汪精衛前往法國臨行之前,陳公博前來送行。汪精衛勸陳公博也一起去法國,陳公博卻提
出相反意見,陳公博說:&ldo;我總是不明白汪先生遇事便出國。中山艦事件發生時,先生本
可不必走的,卻走了。四中全會快召開了,李宗仁、胡漢民都離開了,擁護汪先生的人不
是沒有。憑汪先生的資歷和威望,還擔心選不上國民政府主席?&rdo;
汪精衛說:&ldo;蔣介石既然容我不得,我又何必留在他身邊合作?合則留,不合則去,這是
我的辦事原則。與其受人之羈縻,不如離去。&rdo;陳公博說:&ldo;我的想法與汪先生不同。合
則留,不合則去,雖然有古君子之風,但我認為每個國民對國家都有一份責任。我的處世
原則是:合則留,不合則打,打不過才去。我也知道留在上海有一定危險,但我要作一個
鬥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