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生詩的最佳場所。
“不是,離這裡不遠了。”聞天浩的回答倒是出乎劉惺祤的意料之外。
‘什麼?你說你找的地方不是這裡,那你帶我們跑這裡探查個屁啊,你這是明知村有鬼,還偏向**行啊!晚上還在這裡過夜,我去了,又搞什麼灰機?你是不是總是覺得你的人生缺少刺激啊?’劉惺祤心中默唸,用一種怨毒的眼神望著聞天浩。
聞天浩的臉sè從他邁開腳步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恢復如常。他深知這位小兄弟那頑皮的xìng子,而現在可沒那個心思與他開什麼玩笑或你來我往的用言語乃至眼神互相攻擊。這一路上他所要尋找的是那兩個沒有露面的接頭人所留下的蹤跡和訊號。果然,用心查探,還是讓他找到了一些蛛絲馬跡,可是行跡雜亂,完全不像事先安排好的樣子,這對兩個高手來說是極為不正常的事情。按常理說,對於一個心理素質極佳的武功高手來說,就算遇到xìng命不保的危險,也不會慌亂到把作為引路人的標記隨意扔在雜草中,一是後來人不易查詢,二是更容易被眼前的敵人發現。但目前的情況卻正好如此,幾處標記都是隨意的散落在各處,跟事先約定的完全不同,毫無章法可言。更讓聞天浩不可思議的是,如果說二人已經身亡,他們最少也該發現一點兒血跡或者是明顯的打鬥過的痕跡,可是一直到他們探尋完整個村子,卻始終沒有任何明顯的足以斷定某事的痕跡出現。
其實隊伍中的其他人也都早已經發現事情有些不對頭,這不僅僅是因為聞天浩沉默的舉動,那些指路標記儘管是聞天浩特製的一種獨家印記,但在江湖上混久了也算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就算不懂得其中的含義,那些毫無規律可尋的標記方法不得不讓人產生一種不好的疑慮,從而自然而然的生出一種感覺——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整個隊伍中也只有劉惺祤還一臉輕鬆的樣子,因為他所注意的只有建築與風景,詩情和畫意。他自顧自的陶醉於其中,時不時的還吟上兩句唐詩,以呼應心中的感慨。直到隊伍走出村子,看見其他人臉上的愁容,劉惺祤才真的意識到這不是鬧著玩的。
正午剛過,一行人便向聞天浩先前指示的落腳點而去。在山腳處看這個地方並不是很清楚,直到走進了才發現,這原來是半山坡上的一小塊空地,約有五六尺見方。隨著早晨霧氣逐漸散盡,從這個地方向下望去,可以看清整個山谷以及它旁邊的小村莊。如果單單是觀測村子的話,這的確是個不可多得的好地方。但是在劉惺祤的戰略眼光看來,這裡極其容易被敵人發現,不適合隱蔽與偷襲。
“到一百米外生火,所有火種在天黑前必須熄滅、掩埋。做完事情就儘快休息,夜裡可能不太好過。七號,現在就開始。”剛剛到達目的地,聞天浩就迫不及待的釋出了一連串的命令。不管劉惺祤用多麼異樣的眼光,上下、來回、前後、左右的打量他,他都視若無睹,甚至連看都不看劉惺祤一眼。
劉惺祤心中鬱悶的快瘋啦,但他仍拼命的壓制住快要爆發的好奇心,沒有犯賤的上去問個究竟。他開啟了自己的大包,拿出了聞天浩仿製的睡袋,準備先睡個懶覺再說。
話說聞天浩也算是個天才,他仿製物品的功夫可謂一絕。放在劉惺祤的時代,也肯定是個盜版高手,山寨天王。像這個登山包吧,看上去像是大號的麻袋,袋口用繩子穿環固定,再加上一對雙肩揹帶;方便、簡單、實用。這種設計在這個年代,要不就是不被接受,一旦被接受那肯定是供不應求。再說這個睡袋,其外面是一層油脂浸過的麻布,結實耐用;裡邊卻不知是用什麼絲線製作而成,輕薄、柔軟;估計除了不防火以外,防水與保溫的效果應該是不錯的。還有那個指南針,他是一個二寸見方的小木盒,裡邊中心位置刻著一個半圓行的小坑,坑中固定著一個黑sè的珠子,圍繞四周刻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