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南山集(第1/2 頁)
朝堂上剛剛安靜一段時間,戴名世《南山集》案就突然爆發發。
朝堂上文官都低調起來,他們害怕這是另一個文字獄的開始。
不少玻璃心的文官都紛紛找起來值得投靠的皇子們。
就連一直低調的十二阿哥胤裪都收下不少門人。
戴名世任職翰林院編期間修,他為諸生時,曾著《南山集》一書,書中關於南明永曆朝事多采自《滇黔紀聞》,《滇黔紀聞》為載名世同鄉方孝標作。
方孝村曾任學士,順治十五年因科場案牽連遣戍,一年後赦歸。
康熙十二年赴滇黔,吳三桂反清,他拒官不受,被黔撫曹申吉拘留。
方孝標倦裝癲狂,乘間逃出,返回江南,追記在滇黔所見所聞,因著《滇黔紀聞》。
康熙四十一年,《南山集偶鈔》輯成時,方苞、朱書作序,龍雲鍔以及戴名世的學生龍玉王捐資刊行。
今年左都御史趙申喬疏參戴名世妄竊文名,恃才放蕩,私刻文集,肆口遊談,倒置是非,語多狂悖,今身膺恩遇,叨列巍科,猶不追悔前非,焚削書板,似此狂誕之徒,豈容濫廁清華。
康熙帝命刑部嚴審察戴名世《南山集》案,認為戴名世書內將本朝年號削除,號入永曆大逆等語。
胤禟和胤?對視一眼,等康熙帝提問之時,皆含糊回答內容。
胤禟回去後就安排門下官員,將所有以往著作的書籍、詩歌全部檢查一遍,甚至互相檢查一遍,以防有人推波助瀾將事情鬧大,把他們拉下去。
有人覺得胤禟大驚小怪,可當康熙帝下令,戴名世立即凌遲,方孝標所著《滇黔紀聞》內也有大逆等語,應剉其屍骸,二人之祖父子孫兄弟及伯叔父兄之子年十六以上者俱擬立斬,十五以下者及母女妻妾姊妹、子之妻妾給功臣家為奴,方氏族人擬發往烏喇、寧古塔,汪灝、方苞為戴名世書作序,俱應立斬。
再也沒人把胤禟的話當做空氣,誰都不想再次落得跟那些戴名等人一個下場。
即使康熙帝沒有在多加深挖、牽扯出其他事情,可說殺就殺的行為,還是讓文官著實膽顫一段時間。
也讓康熙帝的耳邊消停很長時間,康熙帝甚至都想著每隔一段時間揪出來這麼一個倒黴鬼,是不是御史就不會整天跟麻雀一樣煩人?
隨即康熙帝搖了搖頭,他可想當一位流傳千古的明君,沒興趣當個遺臭萬年的昏軍。
另一面,純敏得到胤禟的啟發,將書鋪的掌櫃都召集起來。
“前些日子戴名的案子各位應該清楚,本王妃希望不會有類似的事情出現在他們書鋪,所以印刷出來的書籍都需要嚴格審批,一旦發現有任何問題立即召回銷燬!”純敏面色異常嚴肅,此事疏忽不得。
她們旗下有戲班子、有書鋪,萬一被人抓到毛病,誰知道會不會作為攻擊胤禟的把柄。
戴名的書出了十幾年,都被人翻出來。
若是無人針對戴名他們,天下人誰會相信。
“是,主子!”各個書鋪掌櫃說道。
緊接著純敏拿出來一本本書籍,“這是前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張玉書大人的書稿整理而成的書籍。”
前年張玉書以病乞休,康熙帝溫旨慰留。
今年五月,隨侍康熙帝巡幸熱河,病復發。
康熙帝立即派御醫治療,醫治無效,逝世於熱河,終年70歲。
康熙帝十分惋惜,詔令內務府監製棺槨,沿途拔夫護送回京。
又命大學士溫達會同翰林院官員、內務府總管前往弔唁,又遣誠親王胤祉和自請前去的胤禟奠茶,賜帶金千兩以為喪葬之用。
胤禟面對給予自己幫助最大的張玉書,是打心底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