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10)真髒脈顯五臟,身體有變(第2/3 頁)
,而無正常的光澤。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於肺臟功能衰竭,無法有效調節氣血,導致面部肌膚失去正常的血色和光澤。此外,病人的毫毛也會變得枯焦,這同樣是肺臟功能衰退,無法為毛髮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滋養的表現。
這些症狀和脈象的出現,通常意味著病人的生命已經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在中醫理論中,肺臟作為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的衰竭往往預示著整個生命系統的崩潰。
當腎臟的真髒脈來時,搏動有力,就像拉斷繩索那樣有勁,又像用手彈擊石頭一樣堅實。這種脈象的出現,反映了腎臟功能的嚴重衰竭,無法維持正常的氣血執行,生命活力正在迅速流逝。
同時,病人的面部會呈現出黑黃色,且沒有光澤。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於腎臟功能衰退,導致體內毒素堆積,無法正常代謝,從而在面部肌膚上顯現出來。此外,病人的毫毛也會變得枯焦,這同樣是腎臟功能衰退,無法為毛髮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滋養的表現。
這些症狀和脈象的出現,通常意味著病人的生命已經處於極度危險之中。在中醫理論中,腎臟作為先天之本,主藏精,其功能的衰竭往往預示著人體整體機能的衰退和生命的終結。
當脾臟的真髒脈來時,脈象表現為軟弱無力,動慢不勻,這反映了脾臟功能的嚴重衰退,氣血生化不足,生命活動逐漸衰弱。
同時,病人的面部會顯現出黃青色,且失去光澤。這種顏色的變化是由於脾臟功能衰退,無法有效運化水谷精微,導致氣血生成不足,面部肌膚失去正常的色澤。此外,病人的毫毛也會變得枯焦,這同樣是脾臟功能衰退,無法為毛髮提供充足的營養和滋養的表現。
這些症狀和脈象的出現,確實意味著病人的病情已經極為嚴重,甚至可能面臨生命危險。然而,需要強調的是,中醫理論中的“不治之症”並非指絕對無法治療,而是指病情嚴重,治療難度大,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時間。
在現代醫學中,我們擁有更為先進的檢查手段和治療技術,能夠更準確地評估病人的病情和預後,並提供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因此,在面對病情嚴重的病人時,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積極尋求專業的醫療幫助,共同為病人的健康而努力。
黃帝問真髒脈出現病人就要死亡,這是什麼道理呢?
岐伯說:五臟的營養都依賴於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氣,因為胃是五臟的根本,胃被視為“後天之本”,這是因為胃腑的主要功能是受納和腐熟水谷,將其轉化為人體所需的氣血精微物質。這些精微物質透過經絡系統的輸送,被五臟六腑所吸收和利用,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
具體來說,胃腑中的水谷精微之氣是五臟六腑營養物質的來源。當胃腑功能正常時,能夠充分受納和腐熟水谷,產生足夠的精微之氣,供給五臟六腑使用。這樣,五臟六腑就能得到充足的營養支援,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反之,如果胃腑功能失調,比如出現胃納不佳、消化不良等症狀,就會導致水谷精微之氣的生成不足,從而影響到五臟六腑的營養供應。長期下來,就會導致五臟六腑功能的衰退和病理變化。
因此,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五臟的營養都依賴於胃腑水谷的精微之氣,因為胃是五臟的根本”這一觀點是符合中醫理論的。它強調了胃腑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提醒我們要注意保護胃腑的健康,以確保五臟六腑得到充足的營養支援。
五臟的脈氣之所以能夠到達手太陰寸口,依賴於胃氣的輸注。胃作為“水穀之海”,其功能不僅限於受納和腐熟水谷,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化生精微物質,並透過經絡系統將這些物質輸送到全身各處,滋養五臟六腑。這種由胃氣輸送而來的精微物質,推動五臟脈氣到達手太陰的寸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