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約定(第1/1 頁)
1998年。
媽媽說,這是日記本,我覺得應該是記事本。
我不耐煩每天記錄無聊的事,甚至是每天都在重複的事情。
我不想把它變成每天的任務,然後無聊的記錄一下當天的天氣。
我想在本子上記一些有意思的事。
只有那些引動我心情變化,讓我一時無法開解的事情,才值得我記下來。
也許,我一個月才寫了那麼幾行。
也許,我幾年裡才寫了百來個字。
但那一定是當時的我,覺得是值得被記錄的事。
也許,在若干年後,我僅僅是看了那幾行字,就能清晰的回憶起那件事。
這個本子,她會載著我的回憶,陪我一起長大,然後變老。
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寫一本自己的“日記本”。
————
母親留言:
就像你說的那樣,這是你的日記本,以後會裝載著你的記憶。
所以,你有權力做這個決定。
我也曾經說過,當你開心或者難過的時候,在你不方便與人分享你的情緒的時候,你可以記錄下來。
每個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我不能以我的標準來要求你。
所以,小白,按照你自己的想法去做吧。
————————————
父親來了。
他好像對於這大半年發生的事情不在意也不意外。
他跟姨夫看起來很熟,比小姨和媽媽之間親近多了。
不知道為什麼,我可以很自然的稱呼他為父親,但“爸爸”卻怎麼叫都彆扭。
父親說,上面透過協調,可以每年派一個人去滄邇灣換班,我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去進貨,去探望親人朋友,去做自己的事。
只有一個月的時間,而且還不能是過年中秋清明這種特殊的月份,不然沒人願意去那個地方。
小河村的那個供銷社,去年就已經撤銷了,整個樓臺鄉就只有鎮子上還有一家供銷社還堅持著。
我想到了學校附近一排排的店鋪,裡面琳琅滿目的貨物,隱約明白,這個在鄉村必須存在的部門,將漸漸消失。
只是,滄邇灣那麼偏僻的地方,據說應該很早就撤銷的供銷社,為什麼一直存在到了現在。
————————————
看樣子,不只是我不與這位陌生的父親親近,小云也不親近他。
兩個人見面都隔得遠遠的,恨不得一個在東邊,一個在西邊。
我和父親單獨待一個院子裡,最多就是彼此尷尬著,埋頭做自己的事,讓自己看起來很忙,然後避免說話更尷尬。
而小云,根本不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
父親在家的這幾天,他格外粘人。不是跟著媽媽就是跟著我,沒人跟的時候就跑到院子外面去,他不肯單獨和父親相處。
對於這種情況,大家都很無奈。
最後,父親也沒在家待幾天,就走了。
我們的生活與之前沒什麼兩樣,他的出現和離開,沒有任何改變。
我偷偷的問小云,問他是不是不:()小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