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第2/3 頁)
中的很多官員都認為張居正的&ldo;奪情&rdo;是有悖於倫理綱常的,因此,當張居正身後受辱時,沒有幾個人願意為他站出來說話。
第五,神宗的貪財好利更給張居正致命的一擊。御史羊可立追論張居正十七年前構陷遼王的事情,遼王的次妃王氏趁機上疏鳴冤,疏中稱遼王府&ldo;金寶萬計,悉入居正&rdo;。遼王妃的話似乎有著某種暗示,對神宗做出最後的決定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朝皇帝中,神宗是極其嗜利的一個。他在抄馮保家的時候,感受到了個中的滋味。因此,他對張居正的萬貫家產更是垂涎三尺。神宗好利,終於把張家推向了家破人亡。
清算張居正,讓神宗感覺到了復仇的快感。但是他沒想到,大明江山卻由此每況愈下。有人認為,明代之亡,實始於萬曆朝。如此一心為主、功炳千秋的張居正尚且還落得如此下場,誰還敢真心做事呢?幾十年後,在國家危難之時,曾有人想起過張居正的功勳。那又如何?大明王朝已不可避免地走向滅亡了。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朱東潤:《張居正大傳》,百花文藝出版社,2000年
(2)韋慶遠:《張居正與明代中後期政局》,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中華書局,1982年戚繼光戚繼光
------------
戚繼光
------------
二十多年前,明史專家黃仁宇先生所撰《萬曆十五年》中文版由中華書局推出,轟動一時,&ldo;戚繼光‐‐孤獨的將領&rdo;一篇赫然其中。在重文輕武的明代政權中,任何一個武臣都將註定是孤獨的將領。黃仁宇先生說:&ldo;在軍隊以外,人們所重視的是安詳的外表、華麗的文辭、口若懸河的辯才以及圓通無礙的機智。&rdo;武將不但事事受到文官以及太監們的鉗制,而一旦退休後也得不到妥善的安排。對於一個北部邊境長期受到蒙古騎兵騷擾的明王朝來說,輕視武將與重視邊防恰成一對非常尖銳的矛盾。這對矛盾一直到明朝滅亡也沒有得到解決。當然,明王朝也出現了一批善於指揮作戰的文臣,如於謙、王越、楊一清、王守仁、袁崇煥、孫承宗等,但是,這些文臣畢竟只是個體,不足以支撐整個軍事防禦體系,重文輕武的政治特點依然成為明代邊防的的致命傷。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