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文化公司的非遺傳承與創新傳播策略(第1/3 頁)
第235章 文化公司的非遺傳承與創新傳播策略
沐陽從家族企業關於國際化人才戰略的研討會議中走出,日光毫無保留地傾灑而下,給周身鍍上一層暖光,可他的心早已被文化傳承的新使命填得滿滿當當。當下,新媒體浪潮洶湧澎湃,席捲著各個領域,文化公司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扛起了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任。非遺,作為民族文化的瑰寶,承載著先輩們的智慧與情感,是連線過去與未來的精神紐帶,閃耀著獨特的光芒。懷揣著對非遺傳承與創新傳播策略實施過程中的使命感與成就感,沐陽腳步匆匆,奔赴文化公司,一心要為非遺的傳承與發展開拓出一條嶄新的通途。
沐陽踏入非遺傳承人工作室,瞬間被一股濃郁醇厚的傳統藝術氣息緊緊包裹。工作室不大,卻像一個神奇的藝術寶庫,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非遺作品。一幅幅精美的剪紙貼在牆上,線條流暢,圖案栩栩如生,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木雕立在展架上,每一道紋理都凝聚著創作者的心血,散發著木材獨有的溫潤光澤;還有那絢麗多彩的刺繡,絲線在織物上交織出精美的圖案,針法細膩,色彩搭配精妙絕倫,讓人不禁為匠人的高超技藝讚歎。非遺傳承人李大師正坐在工作臺前,全神貫注地雕琢一件木雕作品,他的眼神專注而堅定,手中的刻刀猶如靈動的畫筆,在木頭上刻畫出細膩逼真的紋理,每一下雕琢都飽含著對傳統技藝的敬畏與熱愛。
“李大師,您好!實在不好意思,打擾您創作了。我們文化公司一直將非遺的傳承與傳播視為己任,今天特意來拜訪您,就是希望能和您深度合作,讓您這精妙絕倫的木雕技藝被更多人知曉、喜愛。”沐陽滿臉誠懇,眼中透著期待。
李大師緩緩放下手中的刻刀,抬起頭來,臉上帶著歲月的痕跡,眼中卻閃爍著對傳承非遺的使命感與堅守精神:“沐總,太感謝你們能關注非遺了。這木雕技藝從我祖輩那傳下來,已經歷經好幾代人,可現在願意沉下心來學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我常常夜裡睡不著覺,就怕這門老祖宗留下的手藝在我這兒斷了根。”
沐陽微微點頭,神情凝重,滿是理解:“李大師,您的擔憂我們感同身受。我們打算對您的木雕技藝進行全方位的搶救性記錄,安排專業的拍攝團隊,用高畫質攝像機,從選料開始,把設計、雕刻的每一個細微步驟都完整無缺地記錄下來,再配上詳細準確的文字說明,務必讓這份珍貴的技藝能永久儲存,流傳後世。初步估算,這部分搶救記錄費用大概需要[x]萬元,雖說成本不低,但我們覺得這筆錢花得值,這是對文化傳承的投資。同時,我們還想邀請您參與到我們後續的創意開發和傳播活動中,把古老的木雕技藝和現代設計理念巧妙融合,開發出既保留傳統韻味又符合當代審美的文創產品,讓木雕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李大師一聽,眼睛瞬間亮了起來,興奮地說:“這可太好了!我一直琢磨著怎麼讓木雕技藝跟上時代的腳步,可自己對市場和傳播一竅不通。不過,沐總,我有點擔心,我們傳統非遺傳承講究師徒傳承、口傳心授,和你們新媒體傳播注重流量、追求快速傳播的方式,怕是會有不少衝突,這可咋整啊?”
沐陽思索片刻,有條不紊地說:“李大師,您放心,我們絕對尊重您的傳承方式。在傳播的時候,我們會著重介紹傳統的師徒傳承和口傳心授,讓大家瞭解非遺傳承背後的深厚底蘊和文化內涵。同時,巧妙藉助新媒體的強大優勢,讓更多人領略到木雕技藝的獨特魅力。比如說,我們可以拍攝您授課的影片,把師徒間手把手傳授技藝的過程完整呈現出來,再透過各大新媒體平臺傳播出去,讓更多人看到這份傳承的溫度。”
為了讓非遺藉助新媒體的東風,更好地走進大眾視野,沐陽馬不停蹄地來到文化公司新媒體傳播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