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部分(第2/4 頁)
小的損失。右路的敵軍一部甚至差點衝潰了重步兵方陣的外圍盾牆,殺入內部。幸
好談瑋然看到這樣的情境,立刻下令騎兵短促出擊為他們解圍。謝博安隨即又扔了兩萬人上來,分別從左右翼包抄,想要將東平的騎兵也困在戰場上。
但葉韜卻果斷下令第二排的五個營向前推進了一段距離,接應騎兵回收。雖然陣線略有修改,但仍然在葉韜預定的步調中進行。
謝博安靈活排程著兵力的回縮和出擊,他讓北遼的重器械營頂在了最前方,將東平的重步兵營方陣的一半籠罩在了射程裡,雖然超遠端的射擊精度慘不忍睹,卻也讓重步兵方陣一片混亂,在付出了相當代價之後,險險維持住了陣線。謝博安這招沒能得逞,卻也算是殺傷了本來數量就不甚充足的東平重步兵部隊不少軍士,但付出的代價,讓他肉痛不已。北遼的重器械營的射程和精度,和東平方面不能相提並論。在整整半個時辰的轟擊中,謝博安手裡的遠端投射力量全軍覆沒。雖然這半個時辰,騎兵部隊幾乎可以不受阻礙地衝到東平陣前廝殺,但這種互相兌子的局面,謝博安很清楚,自己總體是吃虧的。
但謝博安的戰法終於還是等來了機會。到了下午,戰鬥不休的重步兵營終於累了。歐陽家的重步兵營首先出現了不支的情況。並非因為歐陽家的重步兵營弱於中路和右路的談家和卓家的部隊,僅僅是因為在北遼的將領看來,歐陽家更像是個軟柿子。他們承受了更多的攻擊,更大的壓力。雖然從中路和右路緊急抽調了六百重步兵給左路,讓左路不至於崩潰,但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明白,三個重步兵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堅持到晚上。三個營的傷亡全部超過了三成,而六百戰士,已經是中路右路能擠出來的最大兵力了。身著重鎧固然讓重步兵成為了堅強的兵種,卻也讓他們在體力消耗殆盡之後,變得異常脆弱。
“第二排五個營前推,變陣為一字橫列。撤除三個營側面的塔盾。全部正面禦敵。重步兵營緩緩後撤。部族步兵營給我頂上位置。”葉韜下令。
在戰場上進行撤離和輪換,是需要極高技巧的作業。而謝博安在看到東平的飛艇部隊加強了對三個重步兵營的支援力度,並且開始在戰場中央投擲了大量的煙霧彈就意識到了葉韜的伎倆,而他卻也沒什麼別的招數好用,又扔了一萬人上來。一個上午,整整四個萬人隊被打殘了。從中午到現在,又是三個萬人隊……雖然這部分部隊整合一下,還能投入作戰,但畢竟是銳氣已失。再不復開戰時候的殺氣騰騰了。手裡能用的部隊只有六成了,謝博安也開始斟酌猶豫了起來,但他也明白,不抓住機會,那敗局就是註定的。他很善於利用兵力優勢,今天的作戰指揮,在他從軍幾十年來,都能算的上是最準確果決了。但他卻沒有想到,東平大軍的戰力比他預料的要高得多。哪怕是那些成軍不久的部族步兵騎兵,也以他們的狂熱、勇猛,彌補了訓練不足的劣勢。他手裡的傷亡已經累積有四萬九千人,這是一個讓所有將領都會暈眩和不知所措的數字,但他卻頂住了壓力繼續在不斷投入兵力進攻。可東平大軍有多少傷亡呢?謝博安估計,可能連己方的一半都未必有。而他的估計,大致是準確的。
先前或許並不成為什麼問題的一萬人,在這個節骨眼上卻讓葉韜很有些焦頭爛額。部隊的輪換,尤其是不同性質部隊的輪換,縱然東平大軍上下並非不知道其中的風險,軍官們努力在進行著協調,還是出現了漏洞。一支規模微不足道的北遼騎兵居然乘勢鑽進了塔盾大陣,衝殺了一番。幸虧軍士們拼死將他們抵擋住,硬生生殲滅在自家的鐵桶大陣內。但在現場協調指揮的談瑋然卻在混亂中受傷。一下子沒有了副指揮,葉韜身上的指揮壓力驟然增大了起來。
謝博安在這關鍵時刻投入的一萬人,讓東平大軍的前線風聲鶴唳處處告急,但葉韜終於還是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