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拍電影難(第2/2 頁)
其主要任務是配合各系的教學計劃,完成各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影片作業和生產實習。
它是整個帝影師生進行創作實踐的地方,一年可生產3-4部長故事片和若干部短故事片。
因為膠片很貴,青影廠資金有限,所以每年故事片的拍攝名額競爭的都很激烈。
接下來的幾天,陳諾便一邊等著謝非的通知,一邊思考著未來該怎麼辦。
當導演,是肯定的。
但是最難的是拉到投資。
此時是2000年,後世國內電影發展史上出現的三大資本煤老闆、房地產商和網際網路巨頭都還沒有出現。
陳諾就是想忽悠都沒地方找人去。
當下的電影拍攝資金都掌握在各大國營電影製片廠,同時他們還掌握著拍攝許可證以及發行渠道。
現在的電影行業甚至還沒有開始市場化,民營資本名義上是不可以獨立拍攝電影的。
如果想拍的話那得掛靠在國營廠下,花錢買拍攝許可,然後才能在國內上映,而發行也得交給人家。
更難的是,拍出來的電影版權也是屬於人家國營廠的。
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了很多地下電影的誕生。
就是拉到投資了自己拍,拍完也不想著國內上映,而是直接送到國外展映。
如果獲獎,那名氣可就大了。
即便不獲獎,那也可以賣版權費,歐洲那邊可都是付的美元,只要賣出基本都是賺的。
而且歐美那邊出於藝術追求,以及更重要的政治需求,就喜歡那些展現國家黑暗、野蠻、矇昧的國產片子。
只要有,他們就買,甚至主動送錢投資,讓你拍。
寶島那邊也是同樣的情況。
加上主流的媒體影評人都在鼓吹電影就要追求藝術,就要展現人性的黑暗,社會的各種矛盾、弊端。
至於商業片,那就是異教徒。
所以現在國內的基本都是文藝片導演,除了一個馮大炮。
而且此時國內正處在94-04年這電影市場最低谷的寒冰十年。
年度總票房不足10億,甚至遠不如八十年代。
年度票房、觀影人次等等資料都是歷史最低時期。
很多電影院都是入不敷出,最後沒辦法只能改成歌廳、舞廳、溜冰場才能發出工資、補貼。
整個內地的電影大熒幕還不到2000塊,陳諾就是現在把《戰狼2》、《流浪地球》拍出來,那也得賠個底朝天。
現在想要拍電影,很難!
資金、版權、發行渠道、市場體量、主流價值觀等等都在桎梏著國產電影的發展。
雖然韓三評已經就任了中影的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正在籌劃著電影行業改革。
但那至少也是2年之後的事了,此時對於國內電影行業來說,就是黎明前的黑暗。
所以陳諾第一時間就排除了商業大片,那東西放在現在只會賠錢。
倒不如拍些文藝片,此時成名才是最現實的。
多拿點獎,成為知名大導演,等待著電影改革到來之後,那才是商業大片大行其道之時。
現在就先搞文藝片,多搞點大獎,才是王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