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3 頁)
十一月己酉朔是日改元重和元年。
十三日辛酉以安堯臣上書頗有可採除承務郎。
是日御批雲:(舊校雲:是見周輝清波別志)比緣大臣建議恢復燕雲:故地安堯臣遠方書生(能陳)歷代興衰之跡達於朕聽臣僚鹹謂毀薄時政首沮大事乞重行竄殛朕以承平日久言路壅蔽敢諫之士不當置之典刑議加爵賞僉論未允朕獨何私契勘安堯臣崇甯四年已曾許用安遺表恩澤奏補因得責降遂寢不行今雖未復舊官可特與追復正奉大夫遺表恩澤令吏部檢元狀先次補堯臣尚書吏部恭奉御筆比緣大臣雲:雲:本部尋檢到崇甯四年七月十一日都省批送下故特進安妻清河郡夫人張氏陳乞補。
堯臣狀詳覆遵依御筆施行故追復正奉大夫遺表恩澤與親侄堯臣文資右擬補承務郎廣安軍事家在哲宗朝為樞密使主上即位之初其子郊嘗指斥乘輿有不欲立上之語後為族人所告敕令合州根治既得其實郊論棄市去十官至是復正奉大夫。
十二月二日己卯馬政同女真人渤海李善慶等來。
女真發渤海人一名李善慶熟(刪此字)女真一名(改作二人)小散多(改作小索多)生女真一名(刪此五字)勃達(改作布達)共三人齎國書並北珠生金貂革人參松子為贄同馬政等俾來還禮朝覲(刪此二字)以十二月二日至登州遣詣京師。
賜進士出身頭品頂戴四川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清苑許涵度校刊。
※卷二校勘記。
古者夷狄憂在外今者夷狄憂在內(一作古者夷狄憂在內不在外)乃貪利而欲廣大也。(利誤作戾)其兼從西結南寇(一作其兼從西國結黨南寇乃表河曲),豈非聖人之所以悔哉!(聖人一作仁聖以字衍)不顧勞民之弊(顧誤作願)追至太原(至誤作之)乃背約入盜邊令備守(誤作入盜令邊備守)保其有者安(保誤作有)習俗詭異(習誤作法)三朝終不加賞(脫終字)而嚴軍高壘(脫嚴字)閉關據據(據扌一作扌險)則君必為之密移(密誤作必)資品已崇(資誤作書)養生送死之憾(憾誤作恨)思禍患於未萌之機(萌誤作明)人各隱靜以言為諱(靜一作情)臣亦所不恤也。(脫所字)俾來朝覲還禮(誤作還禮朝覲)。
●卷三
政宣上帙三。
起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盡其日。
重和二年正月十日丁巳金人李善慶等至京師。
是日李善慶等入國門館於寶相院上令蔡京童貫鄧文誥見之議事詔補善慶修武郎小散多(改作小索多)從義郎勃達(改作布達)秉義郎給全俸女真古肅慎國也。本名朱理真番語(刪此二字)訛為女真本高麗朱蒙之遺種(刪本高至此八字),或以為黑水之種(改作部)而渤海之別族三韓之辰韓其實皆東夷之小國(刪其實至此八字)至居混同江之東長白山鴨綠水之源。又名阿術火取其河之名。又曰:阿芝川來流河(刪。又名至此十八字)阿骨打(改作阿固達)建號曰:皇帝寨至改曰:會甯府稱上京東瀕海南鄰高麗西接渤海鐵離北近室韋《三國志》所謂挹婁元魏所謂勿吉隋謂之黑水部唐謂之黑水蓋其地也。有七十二部落無大君長其聚落(刪此七字)各有酋豪(改作首領)分治之隋開皇中遣使貢獻文帝因宴勞之使者及其徒起舞於前曲拆皆為戰鬥之狀文帝謂侍臣曰:天地間乃有此物常作用兵意(刪文帝至此十八字)唐貞觀中太宗徵高麗佐之戰甚力駐蹕之敗高延壽高惠真以眾及兵十餘萬來降太宗悉俾縱之獨坑三千人(刪駐蹕至此三十四字)開元中其酋(改作長)來朝拜勃利州刺史遂置黑水府以部長為都督剌史迄唐世朝獻不絕(刪此七字)五代時始稱女真後唐明宗時常寇(改作入)登州渤海擊走之(刪此三字)契丹阿保機(改作安巴堅)乘唐衰亂開國北方並谷諸番二十有六女真其一焉阿保機(改作安巴堅)慮女真(刪此二字改作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