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他所娶的妻子所創造或破壞的,未來家庭的整個性格是受她的支配的:這是頗為合理的推斷。孫兒的健康和他們所將受的家庭教養(這一點很受人們的重視),完全要看媳婦自己所受的教養如何。因此,這個家族理想裡有一種無定形的,不明確的優生制度,以相信遺傳的觀念為根據,而且常常極力注重“門第”,這所謂“門第”,就是家中的父母或祖父母對於新娘的健康、美麗和教養等方面所定的標準。一般地說來,重心是在家庭的教養(跟西洋人選擇“優良的家庭”“Goodhome”裡的女人意義一樣),這種教養包括節儉、勤勞、舉止溫雅和有禮貌這些良好的舊傳統。當父母有時不幸看見他們的兒子娶了一個舉動粗鄙、毫無價值的媳婦時,他們往往暗中咒罵女家沒有把他們的女兒好好教養起來。因此,父母對於女兒負有教育的責任,使她們出嫁之後不至於玷辱孃家的體面——比方說,她們如果不會燒菜或做好吃的年糕,便是玷辱了孃家的體面。
以家族制度中的生命之流的原理而言,永生差不多是看得見的,摸得到的。祖父看見他的孫兒揹著書包上學去,心中覺得他確是在那孩子的生命裡重度人生的;當他撫摸那孩子的手兒或捏捻其面頰時,他知道那是他自己的血肉。他自己的生命不過是家族之樹的一部分,或奔流不息的家族生命巨流的一部分,所以,他是欣然瞑目而死了。為了這個緣故,中國父母最關心的事情是在去世之前看見子女締成美滿的姻緣,因為那是比自己的墓地或選擇好棺木更加重要的事情。因為他要親眼看見他的子女所嫁娶的男女是什麼樣子的人,才會知道他的子女所將過的生活,如果媳婦和女婿看來頗為滿意,他是“瞑目無恨”的了。
這麼一種人生觀使一個人對世間的事物抱著遠見,因為生命再也不是以個人的生命為終始了。球隊在中衛線的要員失掉作戰能力之後,還是繼續比賽下去。成功和失敗開始呈露著一個不同的局面。中國人的人生理想是:一個人要過著不使祖宗羞辱的生活,同時要有不損父母顏面的兒子。中國官吏辭去官職的時候常常說:
有子萬事足,
無官一身輕。
一個人最不幸的事情也許是有一些“墮壞家聲”或揮霍祖業的不肖子。家財百萬的父親如果有一個嗜賭的兒子,便無異已經把一生掙來的家財耗光。如果兒子失敗了,那便是絕對的失敗。在另一方面,一個眼光遠大的寡婦如果有一個五歲的好兒子,便能夠忍受多年的痛苦、恥辱,甚至於虐待和迫害。中國歷史上和文學上充滿著這種寡婦,她們忍受著一切的艱苦和虐待,生活下去,一直到她們看見兒子飛黃騰達,出人頭地,也許甚至成為名人。蔣介石可說是最新的例證,他小時和他的守寡的母親受著鄰人虐待。這位寡婦一天對她的兒子寄著希望,便也一天不氣餒。寡婦大抵能夠使她們的孩子在品性和道德方面得到特別的教育,她們的教育工作是成功的,因為女人普通較有實事求是的感覺;因此我常常覺得在兒童教養方面,父親是完全不需要的。寡婦往往笑得最響,因為她笑得最遲。
所以,這麼一種家庭生活的配合是令人滿意的,因為在生物學各方面的人類生活都已經顧到。這終究是孔子的主要目標。在孔子的心目中,政治的最後理想是和生物學很有關係的:“老者安之,少者懷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這是值得注意的,因為它不僅是一句關於枝節問題的話,而是政治的最後目標。這就是所謂“達情”的人文主義哲學。孔子要我們的一切人類本能都得到滿足,因為我們唯有這樣才能夠由一種滿足的生活而得到道德上的和平,而且也因為唯有道德上的和平才是真正的和平。這種政治理想的目的是在使政治變成不必要的東西,因為那種和平將是一種穩固的,發自人心的和平。
正文 第二章(7)
正文 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