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2頁(第1/2 頁)
額外規定,今後這三家的次子、庶子、旁支們,若是才能出眾,表現很好,可以特許擔任「從五位上左/右衛門少尉」,「從五位上左/右兵衛少尉」,「從五位上彈正少忠」,也可以往上升階,但不能與正牌家主平級。
正牌家主對幕府有十分突出的貢獻,以至於認為「正四位上」不足夠酬謝其功時,則破格晉升為「從三位參議」。如果是力挽天傾,扶保社稷級別的功勞,最高可達「正三位中納言」。這將是除將軍世系之外,武家官位的天花板。
這三家今後便可分別稱作「金吾家」,「武衛家」和「霜臺家」。
接下來,平手秀益、平手季胤、平手長辰、平手(野口)政利、平手(生津)貞常,這五個享受「同苗字」待遇的一門眾,對應的是馬寮、兵庫寮、雅樂寮,木工寮,主稅寮的位置。
其官曆始於「正五位下」,終於「正四位下」。正常情況下的頂點是左/右馬頭,左/右兵庫頭,雅樂頭,木工頭,主稅頭。突出有功者升至「正四位下」或「正四位上」,特賜兼任「左/右近衛權少將」,貢獻卓著者升至「從三位」,破格兼任「左/右近衛權中將」。
這個賞格在推行「武家官位制」的時候當場兌現了。
平手秀益受封「從三位右近衛權中將,兼領右馬頭」,平手季胤受封「正四位上右近衛權少將,兼領右兵庫頭」,平手(野口)政利受封「正四位上右近衛權少將,兼領雅樂頭」。
除此之外,沒有血緣關係的外藩們,又稍加劃分。領地超過十萬石的,或者有特別之處的,從「從五位上xx守」開始,以國司為家傳官途。優先選擇與自身領地符合的國名,不過並不嚴格對應。
平手氏家廟在尾張,初代幕府將軍起於和泉,二代目則擔任過近江守,所以「尾張守」、「和泉守」與「近江守」原則上需要避諱。然後上野、上總、常陸三國慣例以「介」代「守」。
地位較低的大名,則以「從五位下xx正」起步。對應的是律令制下的各司,比如采女司主官采女正,織部司主官織部正,隼人司主官隼人正,等等。
一共六十多國,三十多個司,其實並不夠所有的大名分享,因此原則上允許重複任官,只要避免「同姓同官位」造成混淆即可。
外藩的家督隨著時間推移,一般只會提高位階,而不更改官職,常理是從「從五位下」到「正五位上」的程度。
少數優異者可授予「從四位下侍從」的兼任以示表彰。平手汎秀一口氣給了十一個。
向德川家康這麼特別顯眼的,則任命為「正四位下左近衛權少將兼領陸奧守」。這也是「原本歷史」上,信長死前德川家康所處的位置。
而幕府的直屬家臣,則對應中務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宮內省八個律令制下中樞機關的官位。
起於「從五位下xx少丞」,再到「從五位上xx大丞」,然後「正五位下xx少輔」,極少數人可以升為「正五位上xx大輔」。也是允許一定程度重複。中務省由於是初代幕府將軍任職過的部門所以予以避諱。
譜代武士的官途就不是完全看出身,而是家族傳承和職務升遷的情況兼顧。宿老的兒子可以無條件獲得「從五位下」的蔭封,但如果本人沒有才能和幹勁,或許一輩子就止於此,下一代可能就無資格享受官位。
這與大名們只要不犯錯即可按部就班升遷完全不同。
相同的是,少數貢獻突出者能獲得「從四位下侍從」乃至「正四位下左/右近衛權少將」的待遇。
河田長親在死之前大約半個時辰得到了「正四位下右近衛權少將,兼領式部大輔」的尊號,可惜那時已經意識模糊了。
其他家臣都沒有得到這個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