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第2/2 頁)
花綠綠的,但是它的主色調是波斯人喜歡的藍色。它以銅為胎,再用很薄的銅片,掐出一個個空心圖案,再把這個銅框焊到銅胎上,在銅片的立牆裡再填上各色硬彩料,入爐燒制。燒完之後拿出來,先打磨平整,再拋光,於是一件成品就出來了。
景泰藍是到了明代景泰年間,因皇上喜歡,所以大量推崇,於是成名,改叫景泰藍。這東西以前就叫掐絲琺瑯,是皇家專用的一種器物。現在內蒙牧民的氈房裡,或是西藏的寺廟中都常有真品景泰藍發現,因為這種東西少數人民特別喜歡,又好看又不怕摔。是當時黨中央為了加強與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文化交流送去的禮物。
還有一個人特喜歡這種東西,乾隆皇帝,現在存世的景泰藍器物除了明代景泰款的之外,乾隆款的最多。西方人喜歡這個,於是清末民初,大量景泰藍流向了西方,也以乾隆款的居多。景泰藍多器物多為三類:餐具與供器和陳設器。餐具多見於元代與明代,像多穆壺,茶壺,盤子,碗之類的,也有部分是陳設品。清代多供器,就是燒香拜佛或是祭祀時用的器物。古代祭祀有嚴格的制度,禮器也有制度。有銅的,有金的,有瓷的,有石頭的,也有景泰藍,清代很多這樣的禮器。,像燭臺香爐之類的東西。
景泰藍有個問題,就是不好鑑定。因為它是銅的,底款是可以被磨了再刻的,不行底都能換。現在留世的景泰藍沒有一個元代款的,但是從器物本身的特徵來看,那就是一個典型的元代器物,但刻的是明代款。
景泰藍造型精美,色彩絢麗,製造成本很高,多為皇室專用,是一個名貴的收藏品。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