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5 頁)
競選,從來不缺攪局者。大選一聲開鑼,獨立人士和小黨也紛紛登臺亮相,其中一個出名的攪局者叫拉爾夫·納德。
納德幾十年如一日,號召消費者保護自己,規範企業生產,提高產品安全,被稱為“現代消費者運動之父”,這個立場與民主黨相近。
納德用行動向世人證明,在特定時刻,少數人可以說了算。
美國其他政黨也紛紛推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奉行“只有一個地球”的綠黨推出了辛西婭·麥金妮。主張“不自由,毋寧死”的自由黨推出了鮑勃·巴爾。號稱“憲法乃國之根本”的憲法黨推出了查克·巴德溫。痛陳“酒乃萬惡之源”的禁酒黨推出了吉恩·阿摩德森牧師。
不求最終獲勝,但求民眾聽到他們的聲音,這就是獨立人士和小黨們的競選宗旨。當然,一旦民主共和兩黨打得難解難分,“攪局者”的態度就能夠起到關鍵作用。
奧巴馬以清新的個人面貌、春天般的政治氣息走來。“日出江花紅勝火”的局面已經走過了數十年的歷史,“春來江水綠如藍”才代表著明天。儘管他反對將美國劃分為紅州與藍州,但是,在現實面前,他必須扭轉紅藍不均的局面。
。。
2。政策:爭民心不妨中庸之道
政策基調:“左”與“右”情同水火
經歷了初選考驗,奧巴馬的政策主張輪廓已漸趨清晰。
奧巴馬有贏的運氣,但是他不一定具備贏的實力。他要認真研究對手的底牌,確定自己的方案。
初選是爭奪黨內選民,政策主張除了具有黨派特色外,還必須具有鮮明的個人特色;大選是保住本黨選民,拉攏中間選民,策反對方選民,所以政策主張不但要打上政黨的烙印,還必須要討好中間選民。
民主黨與共和黨兩大政黨的主張相對來說容易識別。民主黨偏左,共和黨偏右;民主黨取向“自由”,共和黨趨於“保守”,這是一個基本框架。在具體政策主張上,雙方可以相似,但一定是“和而不同”,決不互相複製。
但是,不管是奧巴馬還是麥凱恩,在真正面對大選選民的時候,其政策都有一個調整過程。一方面,經過初選的考驗,一些政策被證明不符合實際或者不嚴謹;另一方面,為了爭取中間選民,適當的時候要走“中庸之道”。
內政:服務中低階層
奧巴馬的內政總體是服務中低階層,照顧少數族裔和對移民採取開放的姿態。
在稅收上,奧巴馬奉行政府幹預和調節政策。而作為保守黨的共和黨則不主張政府幹預,奉行傳統的“小政府、大社會”理念和自由市場。
在貿易方面,奧巴馬提出要重啟北美自由貿易協議談判,對於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奧巴馬也強調要實行公平貿易。共和黨提倡貿易自由,不主張貿易保護。
在對待移民的態度上,麥凱恩與極端保守的共和黨人略有不同,他主張移民立法,支援在學習英語並繳納罰款的前提下,讓非法移民合法化,強調在美國…墨西哥邊境設定籬牆。奧巴馬也強調進行邊境管制,但是他的移民政策比麥凱恩更為寬鬆。
攜帶槍支問題一直是美國人討論的中心話題,在這個問題上,麥凱恩沿襲共和黨的一貫立場,代表富人、農村和小城鎮居民,要求放鬆槍支管制。但是奧巴馬代表的中下階層,也是槍支受害者最大的群體,強烈呼籲加強槍支管制。
對全民醫保,奧巴馬的目標是推動“全民醫保”計劃。麥凱恩信奉保守的自由市場的理念,強調改革現有的醫療保險體制,透過加強競爭,降低保險成本以及透過減稅的方式鼓勵、補貼家庭購買醫療保險。
奧巴馬與麥凱恩在能源政策上有交叉。但是奧巴馬更加激進,幾乎可以做“綠黨”的代言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