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七路北伐(第1/3 頁)
公元一八五年,大漢平定黃巾,剿除叛亂,天下穩定。
朝廷詔衛北將軍,兼併州刺史,幽州牧李信入京面聖述職。
其人稱病抱恙,拖延不受,視朝廷調令如無物,在北方與鮮卑僵持
同年夏末,朝廷有感胡人南侵,震怒之下,遂派各路大軍,合兵三十餘萬眾北上抗胡。
大軍七路出擊,武都侯丁原,率精兵三萬,輔兵十萬眾,經渭水,北上河套
河東太守,兼蕩寇將軍孫雍,兵出河東,目標直指幷州西部大門,西河郡
前將軍,斄鄉侯董卓,率西涼鐵騎三萬眾,漢羌精兵六萬人,屯兵河內北上箕關
冀州刺史王芬,及副將宗周,統率六萬整編精銳,進駐河北鄴城,進略上黨。
幽州刺史劉虞,引五萬邊軍精銳,八萬役兵,北上鉅鹿,遙望幽州
公孫度率一萬六千遼東鐵騎,與五萬步卒,兵鋒直指常山
北方各地大軍雲集,黃河水道車載船裝,舳艫千里
各部大軍,磨刀霍霍,準備進軍幽州,美名其曰抗胡…
一時間,整個黃河南北,戰爭的陰雲積聚,局勢更加波瀾詭譎
幷州北部,武皋府城。
寬闊的大廳內,賈詡、逢紀、臧霸、徐晃、昌豨、孫觀、吳郭、徐宣等文武匯聚,相互間靜默無言。
朝廷的動作,自然瞞不過夏軍耳目,不說全然鉅細,但其中動向卻一清二楚。
大廳內氣氛凝滯,木製的案牘前,李信一遍遍掃視著手中密函。
他面色沉重,詢聲道:“元圖,郭蘊兵團,現行至何處?”
“回主公,郭將軍兩日前,已至九原境內”
李信再問:“河套動員如何,能徵多少青壯勞力?”
“這,主公,河套正值大收之季,各戶青壯皆在搶收保種”
“不要說什麼夏收大季,吾只問你河套現在動員了多少青壯?”
“主公!”逢紀本想為兄弟爭取一二,但觸及李信那雙森冷的眸子。
他只得硬著頭皮道:“主公,河內平原,目前在冊青壯兩百四十萬”
“目前目前已徵六十萬眾”
“六十萬?”
“砰!”李信瞬間拍案怒起:“總督府是如何辦事的?郭圖還有沒有大局觀?”
“自命令下達至今,只徵調了六十萬人,四分之一都不到,他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主公…”
“主公息怒!”逢紀急忙安撫道:“主公,河套事急,此事不能全責”
“郭大人一直以來兢兢業業,斷不敢有絲毫不敬”
眼見李信震怒,眾人皆勸,就連明哲保身的賈詡也出列道:“主公,郭總管絕不敢違逆您的意志,更不敢無視調令”
“且全線動員,非一時之功,河套之地,半月內徵調六十萬青壯,足見成效”
賈詡這話不是虛言,以時代的通訊狀態,和道路條件
縱使是巔峰時期的大秦,和窮兵黷武的漢武,想要直接徵調六十萬青壯,都非一時能成
更何況,僅憑河套一地,半月內能有此數,其中行政和動員效率,不要太強
且此正值收種大季,關乎河套百萬民眾的口糧,有所延遲倒也正常…
民以食為天,在這個生產力低下的時代,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郭總管為了讓民眾多收些糧食,也為了夏軍能有一個穩固的大後方,可謂是用心疾苦。
戰端開啟,前線人吃馬嚼,再加上途中運輸,糧食消耗,不以量計
不收攏到足夠的糧食,恐怕到時整個河套,乃至幷州都會餓殍遍地
其中道理,李信自然懂,但現在局勢危機,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