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奪回我河山;死我也要拿回黃金!(第1/4 頁)
林弦愣了一下。
他抬手指向東北方向。
“抗聯的?”
“不像啊!”
“你沒有口音啊!”
魏若來眼角抽搐了幾下。
“我家祖籍,江南西道……八歲時全家移居“滬上”!”
林弦這才點了點頭。
“滬上人士?江南人士……”
“那怎麼去東北了?因為,八年……抗戰?”
魏若來皺了皺眉。
他也抬起手,指著東北方向。斬釘截鐵的開口。
“是十四年!!!”
“抗聯,先打了六年。”
“因為那個光頭和那群倭寇簽訂的協議;抗聯的所有活動,都屬於“非法抗戰”,孤立無援!”
魏若來的臉上,忽然露出一絲冷笑。
“非法抗戰?呵……非法抗戰,在冰天雪地,在林海雪原,在白山黑水之間。”
林弦的身體一僵。
他點了點頭。
“對,十四年……小時候學的是八年,現在課本上,好像已經改成了十四年。”
“那也不對!”
“你一個江南子弟,怎麼跑到東北去了?”
魏若來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腳上的,棉花露出來的棉布鞋。
“我父親,當年在滬上,從事棉花生意,供我讀書,我在滬上讀了商科中學,又在潘序倫會計師事務所,實習半年。”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我應該會成為一個會計,在事務所或者銀行工作!”
“但在那個時代。”
“人民如草芥……”
林弦微微蹙眉。
“哪怕是“滬上”?”
魏若來抬起頭,兩個黑洞洞的眼眶,有赤紅的鬼火跳動。
“你以為民國時期的滬上,是什麼樣子的?”
“十里洋場,歌舞昇平,俊男靚女,風花雪夜?”
“那是資本家和洋人所在的租界!”
“但滬上,不只有租界。”
“你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對萬惡的舊社會有概念嗎?”
“華北大饑荒;川黔湘鄂贛大饑荒;北方八省大饑荒……你知道當年滬上,每年擠進來多少難民?”
“古人以‘鶉衣百結’來形容人之衣服褸襤者,而滬上郊區人民之衣服襤褸,此‘鶉衣百結’四個字連一半也形容不出,因其衣服非百結,乃系千結萬結。”
“普通人一件衣服是穿終身,或穿數輩,最先是一件單衣,破一洞,加一補,以至補到幾十層,有布片,有麻片,形形色色,冬夏全是此一件,晝夜仍是此一件。”
“而此衣服尚不能普及於每一人,尚有多人穿草衣。兒童十五六歲以下,終年是赤著身,有太陽時,曬太陽取暖,無太陽時則藏於草中,女孩十五六歲時,仍多無破褲可穿,僅用麻片以遮身……”
“我阿爸,雖然做點小生意,但因為要供我讀書,家中其實也不算富裕,他還要“孝敬”滬上的那些官吏,否則貨物,都入不了港……但那年,棉花減產,阿爸,沒錢孝敬那些官吏了……在港口,他和運輸部的民國官吏起了衝突,隨後在港口,被活活打死!”
“我用草蓆子和一個板車,把我阿爸帶回的家。”
“我想替他伸冤,替他討個公道,結果在滬上警察廳……連門都沒進,他們就管我要銀元。我把家裡的銀元都給了他們,但最後得到的結果,卻是我阿爸,死於腳滑?腳滑?他身上可是有彈孔啊!彈孔啊!他明明是被人用槍打死的?我聽見,滬上警察廳的警探在背後說,死的只是一個小小的棉花販!”
“死的只是一個民國小小的棉花販……看那卻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