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肅慎傳說(第1/2 頁)
鼓樓市,津門地界最大的古董商市,有擺攤,有店鋪,買進賣出,全憑眼力。有人在這裡撿漏了清宮流出來的彩繪陶馬,一夜暴富;也有人傾盡家財,買來明朝展子虔《四季踏雪圖》,結果回頭一打聽,好嘛,展子虔是隋唐人。
“我這虎符,戰漢的,銘文俱在。急著用錢,價也不開高,三塊大洋。”
“夏商的古玉,西周的銅爵……”
“哎呦媽耶,朋友,可不興摸啊這個,摸多了不長個。”
“我,摸金校尉,承了祖宗的土裡本事,就沒有找不到挖不開的墓。你瞧這剛從水坑摸的明器,還帶著泥呢……”
待價而沽,口若懸河。
陳酒肩上扛著用布包裹起來的長刀,蹲在一個攤位前,目光掃過零零碎碎的物件。
原本想帶曹六一起來,那小子雖然不做正事,但眼光還是有的,況且是個福將。但曹六混跡鼓樓多年,渾事渾話一大堆,近乎落到老顧客和店主攤主聯合起來人人喊打的地步,只好作罷。
這一趟,陳酒也不指望著真有什麼收穫,純粹來碰碰運氣罷了。
“後生,你到底買不買?”
攤主是個七八十歲的老頭子,坐在小馬紮上,斜眼睨著陳酒。
“再看看,再看看。”
陳酒搓了搓手,笑。
“我瞧著你從頭走到尾,從尾又走到頭,都溜達好幾圈了,還要再看?”
攤主嘆了口氣,
“瞅你這幅樣子,也不像個大富大貴的,我奉勸你一句,如果手裡有倆閒錢,拿去做些踏踏實實的生意,別總想著來鼓樓市撞橫財。古董這行水深,不砸進去上百枚大洋,連水花都聽不著。”
民國二十年的津門,一枚銀圓大洋可買大米十六斤,豬肉四斤,棉布六尺,十二枚銀圓足夠城裡五口之家的一月溫飽。
“倒不是差錢,只是沒遇上對眼緣的東西。”
陳酒遞過去一根菸,
“聽老先生的話,對古董頗有研究?”
老人接過煙,看這年輕人順眼了不少,反正攤上也沒什麼顧客,便開啟了話匣子:
“我家祖上,是大清朝三品文官,御賜單眼頂戴花翎,論古董,是家學,若非改了朝換了代,也不至於淪落到這裡售賣祖業。”
“後生,你什麼對得上眼?典經古籍,金石篆刻,名人字畫,陶瓷泥塑……我都指得出門路。”
“肅慎之箭,老先生聽說過沒有?”陳酒試探著問。
“肅慎之箭?”老人愣了愣,鬆弛的臉皮耷拉下去,“合著你小子是來消遣我的。”
“老先生,你什麼意思?”陳酒皺著眉頭,一臉不明。
“你是真不知道?”
陳酒搖頭,“當真不知。”
“那我給你講講。”
老人吐了口煙,
“肅慎之矢這個詞,出自於《國語·魯語》,講的是周武王年間蠻族朝貢的典故。換句話說,就算它真的存在,那也是幾千年的物件,是個傳說,更別提箭桿箭羽極易朽爛,如何儲存得下來?你還是別費這個力氣了,白搭。”
“唔,這樣啊。”
陳酒若有所思,
“我聽聞,肅慎人是滿人的祖先,這個說法可有信度?”
“或許吧。”
老人點了點頭,又搖搖頭,
“年代太過久遠,而且蠻族沒有史書,肅慎,浥婁,扶余,勿吉,靺鞨……是一族還是幾族,血統和滿人是近是遠,根本捋不明白。”
“我還有兩個詞想問,”
難得碰到一個懂行的,陳酒眼睛微微發亮,
“雄常、雄庫魯又是何物?”
“全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