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第3/3 頁)
浮現出莊子所說的“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這句話,他的心中漸漸明晰起來。他終於明白,修行並非是為了追求強大的力量,去主宰他人的生死,而是要順應自然之道,保持內心的本真與純淨。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林帆依舊每日在道觀中修行,用心體悟自然的奧秘。他的心境愈發平和,臉上時常帶著淡淡的微笑,那是一種看透生死、領悟大道後的釋然與超脫。
又一日,陽光明媚,林帆來到溪邊修煉。溫暖的陽光灑在水面上,波光粼粼,仿若無數顆細碎的鑽石在水面上跳躍。他靜靜地望著水中自己的倒影,心中一片澄澈,沒有絲毫的雜念。此時,他終於徹悟,真正的自由與解脫,並非來自外界的功成名就,而是源於內心對道的堅守。他就像那隨風而動的花草,順應自然的規律,卻又有著自己堅定的堅持。在這充滿奇幻與挑戰的仙俠世界裡,林帆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踐行著對道的不懈追尋,最終成為了眾人眼中那個真正領悟了生死與道的“真人” ,他的故事也在這片仙俠大陸上,緩緩流傳開來,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修行者去探尋那神秘而又深邃的道之真諦。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顙頯。悽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故聖人之用兵也,亡國而不失人心。利澤施乎萬世,不為愛人。故樂通物,非聖人也;有親,非仁也;天時,非賢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若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是役人之役,適人之適,而不自適其適者也。
古時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悅生存,也不懂得厭惡死亡;出生不欣喜,入死不推辭;無拘無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又來了罷了。不忘記自己從哪兒來,也不尋求自己往哪兒去,承受什麼際遇都歡歡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這就叫做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為的因素去幫助自然。這就叫“真人”。像這樣的人,他的內心忘掉了周圍的一切,他的容顏淡漠安閒,他的面額質樸端嚴;冷肅得像秋天,溫暖得像春天,高興或憤怒跟四時更替一樣自然無飾,和外界事物合宜相稱而沒有誰能探測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諦。所以古代聖人使用武力,滅掉敵國卻不失掉敵國的民心;利益和恩澤廣施於萬世,卻不是為了偏愛什麼人。樂於交往取悅外物的人,不是聖人;有偏愛就算不上是“仁”;伺機行事,不是賢人;不能看到利害的相通和相輔,算不上是君子;辦事求名而失掉自身的本性,不是有識之士;喪失身軀卻與自己的真性不符,不是能役使世人的人。像狐不偕、務光、伯夷、叔齊、箕子、胥餘、紀他、申徒狄,這樣的人都是被役使世人的人所役使,都是被安適世人的人所安適,而不是能使自己得到安適的人。
:()我為神劍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