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即將成行!(第1/2 頁)
接到豐州抵定的訊息後,懸在李賢胸中的石頭,終於落了地。自那以後,李賢的身子骨日漸羸弱,至九月下旬,他已經不能理政了。
朝中的政務盡數託於政事堂,由中書令薛元超,侍中-裴炎共掌政事筆,帶領諸相共同處理政務。劉齊賢、郭正一則分理東宮之事。
九月二十一,東宮顯德殿
強撐一口氣的李賢,頭束髮帶,身著白色裡衣,召見東宮僚屬。
張大安、劉納言、魏元忠、韋承慶、李嗣真、李敬業、格希元、許叔牙、成玄一、史藏詰和周寶寧等人,皆面露哀色,因為他們清楚留給太子的時間不多了。
“少年時,《論語》,孤最喜歡‘賢賢易色’每每讀到,都會再三誦讀。”
“那時候,孤沒想過會成為太子,只想一輩子醉心典籍,留下幾本曠世的經典。”
“上元二年,就在這間殿裡,五哥臨終之際,拉著孤的手,叮囑孤家國盡託吾弟。”
“從那刻可開始,孤就從一個學問人,被迫變成了計謀者,活成了孤最討厭的樣子。”
用李賢自己的話說,他來的這個世上是因為不得不來,成為太子是不得不做。前後四次監國,櫛風沐雨,自認為對君父、國家、百姓,做了一些事情。
即便他傾盡全力,避免爭端,也依舊捲入政治鬥爭而無法逃脫悲劇的命運。現在,他要走了,要去見高祖、太宗和他的兄長,也是物之自然,沒什麼好悲慼的。
官場上,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事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以情相交,情斷則傷。李賢與諸臣皆以心交之,引之如肺腑,乃質樸的君子之交。
如今,其氣數將盡,自然要為諸臣尋一條出路,不使諸君為其白白奔走多年。李賢已經知會政事堂,東宮僚屬盡皆外放,皆授實職。
“至於這東宮之位,唉,命定之物,終將會到命定之人手裡。孤與諸卿,便莫操心了。”
太子這話一出,張大安等臣工盡數伏地掩袖哭泣,諸臣心中的意難平,無法用言語形容。論才華,李賢則是大唐皇子中的佼佼者。
二十餘歲已能統領學者們註釋晦澀難懂的《後漢書》,其親筆點評,成功達成“立言”。
作為太子,李賢四次監國,得到聖人褒獎和群臣擁戴,可見,這個年輕太子堪當大任,已然成為了帝國合格的接班人。
多年來,太子立身處事皆以仁德行事,可謂明月在天,清輝普照。在這新舊兩代即將交替之際,仁德的太子將行,諸臣怎麼不悲從心來。
諸臣都為太子不平,在二聖四嫡子中,他是最孝順,最有才華的,可卻常常被天后多次以書信方式責備。就連病重不能理事,還被派使申飭,太子憋屈啊!
咳咳,用帕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李賢強擠一絲微笑,寬慰道:“大唐日月還在,諸卿莫哭。”
臣工們應了一聲喏,起身向殿外走著,可走著走著,都不約而同的回頭看著太子,臉上盡是不捨之色。
李賢也是點了點頭,微笑道:“諸卿慢行!”
而殿中的留下的狄仁傑、李敬業卻在諸臣離開後,上前跪在階下,挺著了身板,跪聽太子最後的令諭。
對二人的安排,李賢可是沒少廢力氣,狄仁傑調任刑部右侍郎;李敬業晉揚州大都督府-長史,一內一外,互相支應,這是他為李守義多加的一道保險。
“今日之後,你們即刻上任,不必再來東宮了。”
“二位愛卿,孤把代王交給你們了,望二位愛卿勿忘我們的君臣之義,好生輔佐我兒。”
狄仁傑與李敬業,用袖子擦了擦紅腫的眼睛,恭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淚流滿面的嗡聲應是:“臣等肝腦塗地,萬死不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