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西北十三行(第1/2 頁)
趙諶最後的話,把大夥兒都給驚呆了。
什麼叫自己僱傭士兵來打仗,朝廷不過問?
這是鼓勵大夥兒蓄養私兵嗎?
要說蓄養私兵這種事情,之前沒人少做,從春秋戰國時候開始,各諸侯就是各有私兵,相互征伐,三家分晉是怎麼來的?不就是晉國下面的大夫們都有自己的實力,然後開疆拓土,最後把晉給分了嗎?
再往後,漢末的時候二元君主制度,以至於天下一旦大亂,各地太守就可以任用私人,割據一方。
五代的時候……哦,五代私兵更屌,上面老大不肯做什麼事,就可以換一個老大。
所以在大宋建立之後,強幹弱枝的政策之下,也就西軍這些將門,會有一些私兵,可是那也基本上都是自家的子弟,理論上還是朝廷的兵。
現在鼓勵我們自己僱傭士兵?
“僱傭,不是所有。我大宋是有人權的,就算是家中的伴當使女,那也是有自己人身權的。”趙諶補充了一句。
這話讓將領們有些迷惑。
看到將領們還是沒有太理解,趙諶笑道:“之前諸位各自為戰,很容易就出現儲存實力的情況。西北就是這麼個情況,本太子自然也不會苛求諸位。可是如果公司計程車兵都是僱傭來的,那麼就不存在是各位的私人士兵了,那麼在指揮作戰方面,自然也是更有公心一些。士兵的僱傭費用和戰死後的撫卹費用,都是公司來出,而各位掌握計程車兵,也都可以折算成費用作為各位的入資,你們看如何?”
將領們紛紛開始思考,趙諶這種要求,毫無疑問算是剝奪了他們的兵權,然而理論上這兵權本來就是朝廷的,他們也不可能真的對這些士兵有完全的控制——說穿了,你養人是得自己拿錢出來的,大家都是吃朝廷的軍餉,聽你命令也是因為你是朝廷的官員,如果讓士兵去幹別的事情,信不信就一鬨而散?
大宋的地方軍隊和禁軍,與後世明朝的軍戶可不一樣,軍戶上面的軍官,是真對軍戶有控制權的,所以沒多少年,軍戶制度就被軍官給玩壞了。
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持西域之路的安全,用僱傭兵,當然就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士兵的戰鬥能力和戰鬥慾望,都可以得到不錯的解決。
至於原本的大宋西軍,則是繼續留在秦鳳路,形成當地的軍事威懾。
這時候將領們才想明白了為什麼趙諶要讓李孝忠的那三千人來,這三千人可都不是大宋官兵的序列,屬於義軍,也就和僱傭兵差不多。
用僱傭兵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除了在大宋本地招兵之外,還可以在吐蕃諸部、西夏,甚至是萌古高員上的那些雜七雜八的部落去招兵,雖然會付出財富,卻會不斷的抽空這些地方的青壯,讓大宋的勢力,變得穩如泰山。
“殿下,這樣做的話,前期投資會很大,青鹽和歲幣的收入,並不足以覆蓋這些支出,只有在西域之路徹底打通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啊。”吳玠對趙諶道。
趙諶點點頭:“這一點,本太子也清楚,所以在啟動初期,太子府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千萬貫的軍資,以後以十年的時間償還,每年還一百二十萬貫就行,再有缺口的話,也可以向民間集資,有兩成的利潤,想必有很多富戶願意掏這個錢的。甚至如果你們有本事能拉來足夠的投資,太子府也可以不出這個錢。”
聽了這話,將領們疑慮盡去。
真要是組建了這麼一個公司,就算是他們只佔三成,將來的利潤也是相當豐厚的,而西夏和吐蕃諸部想要進來的話,那也得提供足夠多的兵源才行,總不能大宋這邊出了一萬人,你西夏和吐蕃諸部就只出五千人?
起碼也得出一萬才行!
西北將門湊起來的話,湊個一萬僱傭兵,那是毫無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