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1/2 頁)
「多謝劉叔,我有數。」
姜含元絲毫沒有忸怩,只微微躬身,笑著道謝。
講經堂外烏柏森森,鳥聲悄絕。一尊立於過道正中的高過人頂的碩大三足紫金香爐敞口朝天,裊裊吐著縷縷不絕的白色香菸。
殿內正北前方,蘭太后坐於一張墩座之上,正凝神細聽著上座法師的清音。她是蘭司徒之女,年近三十,看起來卻只二十五六的模樣,雲鬢綺貌,端肅莊嚴。她的周圍瑞煙芬馥,兩名女使為她斜打金翠翬扇。十三歲的少帝坐她側旁之位。今日陪位而來的諸多內外命婦,上從南康大長公主開始,按照份位高低依次魚貫隨在大殿西側。陽光從殿門散射而入,映得太后和一眾貴婦們髮飾衣裙上的金釵彩繡相互爭輝,發散著淡淡的美麗暈光。
大殿對面東側,則分列今日同行的諸王百官。當中自以攝政王為首,特設尊座,此外,在他身側,另也分出一座,上面坐了一位腰繫金玉環帶的壯碩昂藏之人。
此人便是當朝輔政,大司馬高王束暉。
高王其實已年過半百,但因武將出身,至今不輟騎射,所以體格依然精壯,若非眼角幾道皺紋,觀之形貌,便與中年無二。他的地位也極崇高,本身就是高祖之子,武帝之弟,早年隨武帝多次出戰,赫赫有名的大魏猛將,是立過汗馬功勞的,威望素著,兩相加持,不但當今少帝對他畢恭畢敬,以皇叔祖尊之,便是攝政祁王,對這位皇叔,也是禮節周到,不敢有分毫怠慢。
座上法師敷演今日為太后壽所作之壁畫明王。講,明王乃菩薩化身,為教化貪婪愚昧之眾生而示現憤怒威猛相,對執迷眾生如當頭棒喝,又以智慧之光明,破除眾生愚痴煩惱之業障,故稱明王。
法師舌燦蓮花,但這位皇叔祖又何來的心思聽什麼佛法,坐了片刻,眼角餘光便落向身旁的那位青年,自己的侄,攝政祁王束慎徽。
祁王母妃來自吳越之地,外祖吳越王,曾鐵甲十萬,早年大爭亂世,卻始終沒稱帝,只以王號而守國。等到武帝掃蕩南方,率民投魏。那時元後已去,王女起初為妃,寵冠後宮,生下安樂王后,武帝便欲立她為繼後,卻被她拒了,此後武帝也未再另立,以她實領六宮之冠。武帝駕崩後,她便以潛心修佛為由回了故地,長年隱居,不再出世。
王女年輕之時,有西子之貌,祁王亦承其母之貌,只見今日他身著玄色公服,峨冠博帶,朱纓玉簪,姿態放鬆,背微微靠於寬椅之上,目光平視著前方,落在殿中央的法師身上,神色專注,似深浸佛法,絲毫沒有覺察到來自身旁的窺探。
高王不敢久望,恐被察覺,收回目光,餘光卻又不自覺地在他繫於腰間的那條束帶上停了一停。
本朝冠服制度,帝束九環金玉腰帶,親王八環,餘者按照品級以此類減,等級分明,不容僭越。
以高王今日之尊,也只能系八環金玉帶。而他身旁這個年不過二十幾許的子侄後輩,卻因攝政之尊,得明帝臨終前親解衣帶,賜他同等衣冠。只不過祁王自己從不加身,平日依舊是從前的親王衣冠罷了。
但,更因如此,他腰間那條和自己同等的鑲金玉帶,落入高王眼中,反而更覺刺目。
高王一陣躁亂,心頭突突地跳,但他畢竟是身經百戰之人,再大風浪也是等閒,很快便剋制住了心緒,穩了穩神,下意識地瞥了眼殿外日影。
忽然這時,他見侄兒身邊那個好似名叫張寶的小侍出現在大殿門口,矮身貓腰,沿著殿壁,輕手輕腳飛快地來到了他的身畔,躬身附耳過來,低聲說了句話。
攝政王聽完,神色如常,但很快便起了身,悄然走了出去,身影消失在大殿門外。
高王耳力不減當年,方才表面無二,實則凝神在極力竊聽,奈何那張寶的聲音放得極低,他並未聽到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