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菩提樹下)(第2/7 頁)
意,生活,哪有樣樣順心。
第18顆:世間萬事惟唯糊塗最難。有些事,問得清楚便是無趣,佛曰: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清,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所以有時候,難得糊塗才是上道。
第19顆:信仰會讓我們失去一些,但更會決定我們擁有什麼,信仰不是每個人都有,信仰不是非理性的、傷感的、情緒化的、自生自發的。信仰是經歷嚴肅的思考和學習、完全的清醒和節制、謙卑、將自我服從於一個更高意願的結果。
第20顆:真正的失落,是內心的迷茫。路是自己選的,後悔的話,也只能往自己的肚子裡咽。我們自己選擇的路,即使跪著也要走完,因為一旦開始,便不能終止。這就叫堅持。
第21顆:人都是在夠得著的世界裡,掙扎、浮沉;在夠著夠不著的世界裡,糾結、迷亂;然後,在徹底夠不著的世界裡,寂靜、歡喜。人世間的好多人,好多事,總是要到最後,才能看得真切,看得分明。
第22顆:如果你想走到高處,就要使用自己的兩條腿,不要讓別人把你抬到高處,不要坐在別人背上。
第23顆:一輩子堅持去做,並非因為有了希望才堅持,而是因為堅持才有了希望!並非因為有了機會才爭取,而是因為爭取了才有機會!並非因為成長了才去承擔,而是因為承擔了才會成長!
第24顆:太多時候,想象一種生活跟真的去過這種生活是兩回事。如果一樣東西你得到了,卻覺得不過如此,那麼這個想得到就只是你的慾望。如果一樣東西你得到以後依然愛不釋手,這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第25顆:人與人之間都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遠遠近近自己定,原則是讓自己愉快別人輕鬆。別小看這些生活裡的距離,有多少情感都最終敗在距離上。遠了生出不滿,近了又生出矛盾。,勿忘欲速則不達。
第26顆:生命的禪意不在一經一卷中,而在一呼一念裡;心態的超凡不在一字一句中,而在一言一行裡。活著,就是一場修行;走著,就是一番領悟。有所挫折才有所奮進,有所經歷才有所懂得。由理解而實踐,這是禮佛的根本,是正信,也是智信。
第27顆:我們需要去看很多的書,去走很多的地方,去經歷各種的人,心裡才能對人生的底線和追求越來越清晰明白。然而更需要明白的一點就是做好自己就夠了,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強行對別人道德綁架。人和人成長環境天差地別,每個人也各有各的三觀和苦衷。
第28顆:照顧好自己,獨立的工作、生活和思考,不給別人添麻煩是自我完善最重要的一步。
第29顆:沉默,可以讓混亂的心變的安靜,變得清澈。不用告訴別人,你有多愚蠢,多天真,多善良,多幸運,多倒黴,多痛苦,學會用沉默去掩飾自己的情感。也許有人說你灑脫,但灑脫有時候只是一種假象。
第30顆:活著的每一天的感覺不是天天幸福,而應該是天天不煩。有一些愛好可以入心,生活就會充實;有一兩個好友懂你的沉默,時光就不會漫長;有一兩個圈子可以分享,時間就會緩慢。沒有愛好,時間就會無聊;沒有興趣,生活就會無味;沒有目標,活著就會無趣。
第31顆:所有世間的一切,都是借我們用用而已,我們只有使用權而無所有權。世間一切因緣和合的東西,哪裡是我們的永久使用權?我們來這個世間,只是個過客而已!連自己最愛的身體,也只是借用而已,頂多也不過百年!我們有一天也跟它說再見的,不是嗎?
第32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之所以很難,關鍵原因在於,我們習慣從自己的座標體系出發,去推測、揣摩、評價甚至抨擊另一個人,卻完全忘了,對方也有一個現象場,有一個與自己要完全不同的座標體系。
第3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