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我從編外人員辭職了,很羨慕體制內人員(第2/3 頁)
雖然說工作忙,但也有清閒的時候,且雙休是有保障的,我上班時間是早8晚6,中午休息三個小時,午覺時間比私企多,私企午覺一般為1.5~2小時。
在單位,哪怕你請假,也是不扣工資的,不過不是所有的單位都如此。記得有次我家人做手術,跟單位請了幾天假,單位沒有扣我的工資,這點還是比較人性化的,可能是覺得我工資比較低吧。
編外人員如果想晉升,是比較難的,因為單位也會考慮崗位的不穩定,所以有什麼評優評先都會留給編內人員。
因此,我們只能像《平凡的世界》裡說的,“既不懈地追求生活,又不敢奢望生活過多的報酬和寵愛,而是理智而清醒地面對著現實。”
如果你想找份工作暫時過渡“上岸”,個人覺得,做編外人員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03
會說話>會做事,會說話+會做事>會說話
在單位,我每天兢兢業業地工作,因為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越努力,越幸運”。我也一直以為只要我努力工作,就能過上我想要的生活。
但有時發現,努力工作的現實有點殘忍:能者一定會多勞,但不一定會多得。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而且有時你做得越多,別人覺得你越能幹,就會安排越多的工作給你。
正如兩頭拉磨的驢,一頭拉得很快,那麼主人就會讓它拉更多的東西,一旦鬆懈下來主人就會不高興。而另一頭驢,一開始慢慢拉,主人對它的期待反倒沒那麼高,也不會給它安排太多的活兒。
當然,“會做事”永遠是我們的立身之本,如果你“會說話”,就錦上添花了。
比如單位有個“走後門”進來的小夥子,據說其關係背景很強,安排進來又沒適合他的崗位,小夥子只是進單位過渡的。一開始我們領導也不同意,但迫於對方強大的關係背景,且我們領導也沒有人事任免權,只能作罷。
不過,小夥子是研究生畢業,本身也很優秀,加上嘴巴又很會說話,所以很快就跟大家打成一片,且很受領導重視。
我雖然很羨慕別人能說會道,但奈何自己本身嘴拙,只能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最平凡的人,也得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講到“關係戶”,大家也不必“深惡痛疾”,畢竟,“絕對的公平是沒有的,在無法改變別人的時候只能改變自己。怎麼都是生活,其實生活是一種態度。”
可以說,哪怕你去私企,也避免不了“任人唯親”的局面。所以,面對不公,我們不如像法國大文豪雨果說的,“我只將所有的不幸注入心底,心底便開出最公平的花。”
04
你的能力\u003d“鐵飯碗”
很多小夥伴關心合同工的穩定問題,在這裡,我要說一下:其實真正的“鐵飯碗”不是體制,也不是編制,而是你的能力。
例如廈門市今年取消教師編制,試實行“參聘制”,各地也在傳要裁編外人員……也就是說,不管體制內外,都是不斷變化的。
所以說,與其捧著“鐵飯碗”,不如好好錘鍊自己,把自己的能力變成“鐵飯碗”。當然,如果能進入體制系統內,那當然是最好的。畢竟,“宇宙的盡頭是編制”。
我身邊的親人朋友,也有幾個在其他單位做編外人員,有的一干就是七八年,現在還在原來的崗位做著;有的做了一兩年,覺得沒什麼奔頭,辭職了;當然,也有的因為幹得比較出色,被別的單位“高薪”挖走。
因此,做編外人員,真的沒有什麼所謂的穩定,如沒有什麼重大的過錯,單位也不會隨隨便便開除你,具體你能幹多久,視能力而言。
正如路遙先生所寫,“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