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發榜之後不久,這些新鮮出爐的生員在一起聚會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有向史鴻示好之意,尤其有幾個同樣獲得了貢生名額的,他們將會一起進入國子監,再做好幾年同學,運氣好的話,還能一起參加鄉試,因此,更是對史鴻多了幾分親熱。
京都居,大不易,廩生方能有四兩銀子的補貼,往下一個月也不過領幾鬥米了,因此,幾個家境不佳的同年在聚了幾次之後,便有些羞赧地提出要告辭回家讀書了,這幾次小聚,雖說只是在一些中檔甚至是低檔的茶樓喝喝茶,吃點茶點,聽聽說書人說書,可是,每次消費也要幾兩銀子,他們能來長安縣赴考,幾乎已經快要掏空了家裡,偏偏雖然中了,名次卻靠後,很難改善自己的生活,這些讀書人,其實自尊心更強,幾次都是別人會賬,叫他們很是有些坐立不安,何況這些錢有人付,可是住客棧需要花錢,平常吃飯同樣要花錢,在鄉下幾文錢的東西,在長安縣裡面甚至要幾十文幾百文,他們囊中羞澀,再待下去,恐怕連回家的盤纏都沒有了。
好在史鴻他們這群人也通人情世故,很快便想明白了怎麼回事,因此,也沒有著意挽留,一群人各自湊了湊,用讀書人的方式,奉上了不算太豐厚但是對他們來說可以說是雪中送炭的程儀,又相約到時候一起參加兩年後的秋闈,可以說是皆大歡喜了。
史鴻也跟在後面學習著讀書人之間交往的方式,他仗著年紀小,不懂的便找人問,這些比他年紀要大一半或者一倍甚至是以上的同年們很容易從中找回了優越感,原來你小子也不是什麼都懂的天才嘛,看來以前光顧著唸書了,難怪呢!於是,自然很是熱心地指點一二,史鴻受益匪淺。
過了半個多月,家不在長安的人陸陸續續都要告辭了,他們過一段時間,也需要去官學縣學報道,繼續唸書,就算是幾個確定要進國子監的,也要先回去一趟,跟家人說一聲,也得回家走走親戚,顯擺一下,另外,國子監是需要住宿的,他們也要回去收拾一下行禮什麼的,回頭再來報道。
第 21 章
“鴻兒,你要去國子監住?”秦夫人大吃一驚,“國子監離得也不遠,在家不行嗎?”
史鴻解釋道:“母親,國子監說不遠,離咱們家也有半個多時辰的路程呢,何況,住在國子監,也能跟國子監的先生還有同學多做交流!”
秦夫人嘆了口氣:“你這點年紀,哪裡照顧得好自己,你三叔家的澤哥兒在國子監待了一年,人都瘦了一大圈,你比他還小呢!”
史鴻哭笑不得:“母親,哪裡有這麼誇張了!”他沒有說的是,史澤哪裡是去國子監唸書了,天天跟一干廕生在一起鬼混,聽說還沒等他家裡給他安排通房,就已經跟著那些狐朋狗友偷偷去開葷了!
史鴻打定了注意,史鼎也覺得史鴻既然想要在科舉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那麼,在國子監建立一些人脈自然是很好的選擇。史家如今固然勉強算得上煊赫,但是終究影響力有些欠缺,其實,給史鴻找一個清流中的大儒做授業之師是最好的,只是,史家跟這樣的人沒什麼交情,而且,他們也未必看得起史家,別到時候反受其辱,讓史家成了笑話,倒不如讓史鴻按部就班在國子監唸書,國子監的那些官員固然職位不高,可是,能入國子監的都不會是什麼庸才,在清流中都有些名聲,史鴻天資不差,也努力,可能一開始的時候艱難點,日後自然會被人瞧見他的能耐,想要出頭就簡單多了。
史鼎畢竟是一家之主,他答應了下來,秦夫人自然不好反對,去國子監唸書自然不能呼奴使婢的,不過帶個書童卻是可以的,史鴻身邊配的幾個小廝本來就有書童的作用,秦夫人挑選了一下,又聞了聞史鴻的意思,最終選了大管家史忠的小兒子,被史鴻取名叫心硯的。心硯從小就是被史忠按照給史鴻做書童的標準培養的,長得清秀乾淨,手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