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2/4 頁)
畝、丁口數,有了具體數字在實施,否則就算現在實施下去,有瞞報的田產的存在,他這個政令也等同於廢紙一張。……霽玉噼裡啪啦一頓說,將皇上說服了。皇上忽然想起,這些改革措施原本的發起人就是林海。看來虎父無犬子呀,於是皇上改了主意,將忠順王爺的嫡長女清河郡主許給霽玉。娶了郡主的男子,並不耽誤參與朝政。
其實霽玉之所以能說出這麼多的建議,都是莊先生的功勞。莊先生為幕多年,政治嗅覺非常敏銳。上皇退位,皇上登基時,頒佈了一系列利民措施,但是最終都夭折。莊先生知道那些措施已經勒石為刻,被定為國策了,因為朝中反對派的反對,只是暫時擱置,但是總有被重新提起的那麼一天,因此他就還琢磨,為什麼這些政策被抵制?為什麼實行不下去呀?怎樣才能夠讓人接受呢?琢磨了好幾年,才琢磨出一些條條框框來,結果被霽玉一通竹筒倒豆子,全都倒給了皇上。
賈敏聽霽玉說完,嚇了一跳,沒想到因為藏書樓,差點讓霽玉變成“米蟲”。得知清河郡主今年剛十二歲,離及笄還早著呢,所以霽玉想要娶妻也要等幾年。兩個兒子一個是現在不想娶,一個是已經被人定下了。得了,考慮家裡的姑娘吧。不過黛玉不用考慮了,因為賈敏已經給黛玉擇定了人選,是霽玉的同窗好友範格非。
範格非,出身於姑蘇範氏家族。範氏家族乃是宋范仲淹之後。他是二房的嫡三子。上面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面有一個弟弟。大伯為正三品工部左侍郎。父親外放為官,為陝西布政使。四叔在督糧道上任職。三叔考上舉人之後,就不再往上考,如今在姑蘇老家,打理家業之餘,觀花種竹、酌酒吟詩,日子過得好不快活。
賈敏看重範格非不僅僅是因為范家乃是世代簪纓世家,也不僅僅是因為範氏家族男子滿三十歲無子才能納妾的規定,而是因為范家的規矩:爺們成親前,一應花費都是公中的。一旦成了親,除了每年的定例,其餘的都由各房自己支出。所謂的定例就是不管你這房大大小小有多少個主子,每年公中給各房一定數額的銀子,吃喝穿戴,各種花銷,都包含在裡面。若是不夠,則自己貼補。各房的收益都歸各房自己,不用往公中交銀子,除了像類似走官、萬壽、族祭等等這樣的大事,由公中掏錢之外,各房的人情往來,走各房的私帳。……很有點現代社會各過各家的意思。
黛玉本性疏懶,不是那種尚才弄權的人,雖然並非不通世情,但是她不適合作嫡長媳,因為嫡長子,家業宗族責任重大。而且大家族裡為了管家理事,爭權奪利,勾心鬥角,黛玉也不會喜歡,身處那樣的環境中,想要獨善其身也不容易。本來賈敏想著給黛玉挑一戶人口簡單,公婆慈善仁厚之家,但是賈敏不經意發現,霽玉的同窗似乎對黛玉有淑女之思。雖然不知道是如何引起的,因為人物離的近,接觸較多,所以更能夠了解一個人,仔細考察了三年,賈敏覺得範格非過關了。
如果說以前,賈敏還擔心范家看不上林家,那麼經過藏書樓之事,林家在仕林名聲之高,范家再沒有嫌棄林家的道理。所以這門婚事很是結得。出孝後不久,範格非的大伯母以謝過林家對範格非的照顧之情為由上門,言語中透露出結親的意思。賈敏答應了,但是因為釉玉的婚事尚未定下,不好越過長姐,所以遣媒上門提親還得等等。範格非的大伯母也說這事已經去信告知範格非身在陝西的父母了,估計他母親會回京,親自幫範格非下定。範格非的大伯母之所以上門,是為了先把話露出來,免得賈敏給黛玉把婚事給定了。範格非大伯母還不知道,其實賈敏早已經預訂下了範格非這個女婿。
在幫釉玉和漱玉挑女婿的時間中,不知不覺時間就要到了端午。這段時間,賈敏不時的派人送東西到賈府給賈母,她和孩子則面都不露。雖然賈母打發人來林家,說是元春讓省親那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