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孫傳庭在陝西,賈蓉的工作(第2/2 頁)
自參與到冶煉、澆鑄等關鍵環節,以求達到最佳品質。
當這門威風凜凜卻精緻的如同藝術品一般的六角膛式前裝野戰炮橫空出世並試射了多種炮彈後,就得到了孫傳庭的喜愛。
畢竟它可以使用新式的木管引信開花彈和穿透力更強的尖頭穿甲彈,射程也比大明前些年從佛朗基引進的“紅夷大炮”更遠,甚至重量還更輕!
隨後,孫傳庭果斷下達命令:全面蒐集秦軍擁有的大部分銅製舊款雜亂火炮,並將它們全部熔化重鑄。這些廢棄的火炮所產生的銅材料,則交由賈蓉負責監督製造新型六邊形膛線野戰炮。
不僅如此,孫傳庭更是毫不吝嗇地將秦軍中數千名技藝精湛的工匠調撥給賈蓉聽候調遣。
與此同時,第一批成功製造出的新式火炮立即被孫傳庭運往軍中,配備給他親自指揮的五千名督標炮兵部隊投入使用。
至於那些因技術限制而無法重鑄成六角膛新式火炮的舊式鐵炮,賈蓉並沒有將它們棄置一旁,或者丟在不要緊的位置部署。
相反,他巧妙地想出瞭解決方案——給這些老式武器配備上全新設計的可移動炮車。
這種創新性的改進使得原本笨重、固定的舊式鐵炮一下子變得靈活起來。炮兵們可以輕鬆地靠著畜力拉動著這些裝備有可移動炮車的火炮,以達到可以在行軍過程中可以更方便的機動。
尤其是新式的炮車可以做到直接在炮車上開火,而不用在開火之前額外建造炮臺,大大提高了他們在戰場上的反應速度和作戰效率。
透過這一系列的改進措施,賈蓉成功地讓那些看似過時的舊式鐵炮重新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雖然它們的效能仍然無法與最新式的六角膛火炮相媲美,但在某些特定場景下,這些經過改良的舊式火炮依然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為軍隊提供額外的火力支援。
尤其是在如今新式火炮的產量並不足以裝備全軍的情況下,這些改換炮車的舊式火炮依舊是很好的東西。
至於軍中所配備的那些鳥銃之類的武器……賈蓉直接選擇了無視,因為它們的質量簡直糟糕透頂!沒有別的原因,就是製造工藝太過拙劣!
要想確保這些破爛玩意兒能夠安全地發射出去而不發生炸膛事故,唯一的辦法就是減少火藥的裝填量。相比之下,還是那種可以近距離糊臉甚至還能作為棒子使的三眼銃更實用一些。
最多也就能拿這些破銅爛鐵去嚇唬一下人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