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給點刺激(第1/6 頁)
給點刺激
5隊村口,原來的一長條的土牆屋已然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兩排南北相對的磚瓦兩層小樓。
每棟小樓之間相隔5米,樓房前面是場坪丶後面有一道深坎,透過樓梯下去,便是一片菜地。
兩排小樓之間的地方,便是寬達八米的村道馬路。
如果算上兩邊的場坪,總寬度接近20米,相當於一條標準的雙向車道。
基本上把原來土路和土牆屋的地基都佔了。
而兩旁的樓房,是用紅磚抬高建起來的,地基與道路持平,這樣既避免了使用太多土方填埋,又能隔絕泥土的溼氣,讓人住得更舒服。
不過面前的場坪和中間的馬路,依然是天然的泥土,只做了簡單的夯實。
倒不是買不起水泥,而是買不到水泥。
之前楊書記去找公社錢書記,希望能批准盧家灣把村道都建成水泥公路,尤其是中間那條主幹道,結果被錢書記罵了一通。
水泥那可是重要的戰略建材物資,能批給盧家灣建房的水泥就不錯了,還想修水泥公路?
沒見鎮上都只有一條水泥路嗎?!
現在的新農村建設也沒有水泥路那一項。
嗯,對,盧家灣的房子,都是打著新農村建設的名義,才申請到相應的鋼筋水泥等物資,否則真不一定能買全。
所以沒辦法,社員們都住進了兩層小樓,可走的依然是泥巴路。
陳凡對泥巴路倒是沒什麼反感,其實走在土路上丶還挺舒服的,尤其是穿著草鞋的時候,很有腳踏實地的感覺。
只要不在雨天出門就行。
小雨還好,大雨天這種路真不太好走,再堅硬的土路碰上大雨,也會被泡軟,一腳一個坑,穿木屐都得小心翼翼。
所以很多老農直接光腳板踩踏,回家用水一衝,乾乾淨淨,還簡單。
陳凡揹著雙手,大踏步走在路中間,兩旁的社員們正把拉回來的穀子往屋裡挑,小隊的李會計兼記分員還在一戶人家門口做記錄。
「張老七,8擔谷,明天一大早就要挑出來晾曬,不能耽誤啊。」
張老七雖然也姓張,卻跟張文良他們家沒什麼關係,就是同姓而已。
三八年家鄉水災,他爺爺拖家帶口從外省流浪過來,被盧家收留做了佃戶,還借給他們家糧食,就在這裡定居住了下來,後來父親在當地找了個女人結婚,又生了他,也算是紮了根。
盧家灣很多佃戶都是這麼來的,所以村裡的雜姓特別多,人多勢眾的「大家族」也沒幾個,楊丶張丶黃這幾家就算是最大的。
不僅因為他們來得早,更因為建國後社會穩定了丶才越生越多,否則留不住人,再怎麼生也沒用。
張老七拿著已經沒了毛圈的毛巾擦汗,歪著頭看李會計記完帳,隨即遞了一根菸過去,「這個你放心,我再懶也不敢耽誤曬穀啊。」
說著看了看場坪,「就是這次收的穀子特別多,也不知道我這個小稻坪曬不曬得下。」
李會計點燃煙抽了一口,皺著眉頭說道,「那沒辦法,稻坪面積雖然比以前大一些,可是稻穀增產的更多,誰家都是這樣,也只能堆厚一點,然後讓你屋裡婆娘翻得勤快些。」
張老七想了想說道,「要我說,是收割太快。以前都是好幾天才收完,先收的先曬丶等後面的收上來,前面收的都快曬乾,這樣收一批丶曬一批丶再收一批丶再曬一批,就沒有那麼緊嘛。」
陳凡揹著雙手走過來,嘿嘿笑道,「七哥說的有道理啊,那你要去跟大隊長提個意見,讓他把農機拿去給別人用,我們繼續用人工,這樣收得就慢啦。」
張老七轉過頭,一看是陳凡,當即訕笑不已,掏出煙推出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