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三維重建(第1/2 頁)
第二天,八點半,手術準時開臺,綜合骨科第一臺手術。 韓主任也抽空坐在旁邊看,好給工作流程查漏補缺。 多功能手術室的體驗非常美妙,高畫質液晶屏用天花板伸出的懸臂固定,可以多角度自由移動。 幾塊螢幕,主刀的,助手的,還有連線手術室電腦主機,可以隨時將病人的病歷和影像資料調到螢幕上,供醫生術中臨時檢視。 而且這塊連線主機的螢幕,控制面板覆蓋透明的無菌隔離膜,主刀如果嫌臺下的控制不滿意,可以親自控制螢幕,調出想要的資料。 用彩超定位,坐骨神經和股神經阻滯麻醉,梁胖子的業務很精湛。 “需要多久?”梁胖子問道。 這種阻滯是一次性用藥,中途不能追加,麻藥多了,病人做完手術,下肢還不能活動;麻藥少了,手術還沒做完,病人就開始痛了。這需要將麻藥劑量按體重、年齡和肝腎功能計算極為精確,而且要熟悉主刀的手術速度。 “半個小時!”楊平說。 “夠嗎?”梁胖子確認。 半個小時,除去刷手消毒鋪單穿衣,還有術後包紮,術中操作只有十多分鐘的空間。 “足夠!”楊平肯定地說。 刷手!消毒鋪單、再次手消毒,穿衣,一次性關節鏡大單鋪上,連線各種線條管道,驅血,止血帶充氣,宋子墨的助手。 尖刀刺穿面板和關節囊,兩側膝眼0.5厘米的小切口,左側置入穿刺鞘管,進入膝關節腔,伸直,進入髕上囊,抽出穿刺錐,置入鏡頭,手術開始。 清晰的圓形視野顯示在懸臂螢幕上,對關節進行全面檢查後,右手置入探鉤,膕肌腱裂孔看似十分正常。 探鉤進入,一根條索滑膜被輕輕地拉出來。 籃鉗進入,將滑膜條咬斷,等離子刀對不足兩毫米的殘端進行止血消融。 整個過程就十多分鐘,吸引,退出器械。 對兩個小切口全層用長效局麻藥封閉,縫合兩個0.5厘米的切口,棉墊彈力繃帶加壓包紮,松止血帶。 麻藥剛好,包紮結束,患者的右下肢可以活動,感覺也恢復。 第一臺手術,整個團隊的配合十分默契,節奏掌握得非常好,這次手術對人體的損傷和刺激不會超過跌倒引起的膝部面板擦傷。 神經阻滯麻醉也是一種局麻,術後可以立刻可以進食,甚至可以自己走出手術室。 病人活動一下膝關節,不痛了,也不卡了,效果當時就能體驗。 “明天可以出院,沒有拆線之前傷口不要沾水,定期到附近醫院或我們醫院換藥,十天後拆線。”宋子墨負責術後的宣教。 “試試!自己走回去?”小五扶著她,張林給她找鞋子。 “這麼快?我試試!”病人穿上鞋子,嘗試著踩地,還是不敢。 楊平鼓勵她:“沒事,走幾步!” 她鼓足勇氣走出第一步,感覺很好,很穩,第二步,第三步,真的可以走回去,活動一下膝關節,除了包紮帶來的少許限制,沒有任何問題,不痛,也不卡。 韓主任起身,楊平關節鏡手術的熟練程度超出他的想象。 守候在手術室門口的病人女兒,看到媽媽從手術室走出來,和醫生有說有笑,以為手術不做了。 “怎麼了?” “做完了!” 做完了?這麼快,病人活動膝關節,然後故意走幾步,轉圈給她女兒看,果然正常。 “這次終於解決了,陽陽呢,我去接陽陽。”病人高興得合不攏嘴。 “明天真可以出院呀?”病人女兒扶著媽媽,盯著她的腿看。 做了兩次手術,第三次終於解決了,好在當時沒有急著出院。 老太太一路讚不絕口。 “你沒結婚吧?”老太太問,高興的時候就想給人介紹女朋友。 “快結婚了。”張林幫忙回答。 老太太有點小小的失望。 “我有個朋友,膝關節腫得很大,現在走不了路,我讓他過來找你們看?”老太太很高興。 女兒不高興了,嫌媽媽多管閒事,介紹醫生這種事,費力不討好。 老太太顯然不在意,只是想幫朋友一把。 第一臺手術完美收工,大家很開心,標誌綜合骨科正式開始運轉。 宋子墨開始寫手術記錄,張林寫病程記錄,綜合骨科三十張床,張林和小五各分管十五張,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