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5 頁)
所以,到現在還有人經常把觀眾按年齡分,但卻沒有想到,觀眾可以按年齡分,而時間呢?看電視是需要時間的,年齡的不同,工作的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再需要不同的電視節目,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段來看電視呀。那麼,這些觀眾在什麼時間去看電視呢?去看看休閒、體育、健身的環境裡,晚上都是什麼人?去看看酒吧裡晚上都是什麼人?去看看網上都是什麼人?而白天,只有兩種人,上班的和不上班的。上班的不用說,不上班的大部分人還能分成三種人,退休不用上班的、養病不能上班的和無班可上的。
究竟是在什麼時間,所有的人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情,而這同一件事情又不影響他們看電視呢?
早晨,早晨是所有的人在做同一樣事情——起床和不起床。這裡之所以把起床和不起床併成同類,那是因為,此時人們都可以開啟電視,或看或聽,於是,他們看中了早間電視節目。
哈學勝說:
我當初面臨的就是做一個什麼樣的“東西”,這個“東西”能不能是大家在早間觀看的一個最有價值的東西,有沒有老百姓喜歡看你的這個“東西”。它一是要新鮮,二是要資訊量大,要讓觀眾覺得看起來物有所值。說實話,無論是誰,早上的時間都非常緊張,能在電視機前多留大家一分鐘是一件很艱難的事情。
一個人一大早起來,要感覺到心情好、要振奮不容易。特別是現在的人們,一大早起來心情就或多或少地有些沉重,只要一睜眼兒,就讓全天的事情壓得難以輕鬆。所以我們能不能給大家的心情加加油?這就是我們當前的任務所在。我們要有責任感,要大家心情好,要大家快樂,讓大家懷著好心情去上班,讓他們舒服,讓他們一走出家門就感覺到和諧,感覺到快樂,感覺到自信,讓他們在公交車上被別人踩了腳都不帶生氣的。
心情不好的時候,好事都快樂不起來。
心情快樂的時候,壞事都能輕鬆面對。
現在看來這個價值觀是對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哈學勝的回憶:(4)
是的,一個價值的確認,是非常複雜的。當前這個社會是多元的,有多元就有多認識,一件事情發生了,有說好的,就有說不好的。比如說,最明顯的就是爭議的東西在網上比較多,有理的使勁喊,沒理的也使勁攪三分,好不熱鬧。利益的多元化導致了價值判斷的多元化。但是總有一些恆定的東西,能把這些利益分化的人吸引到一起來,這就超越了現實的價值。一件事情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你所說的和別人所想的一樣,這就有了認同,就達成了共識。《第一時間》就是先要找到能讓大部分觀眾達到共識的那個“點”,只要你的這個“點”找得準確,那麼發出來的“聲響”與“共鳴”再加上“回聲”,你就成功了。
《第一時間》到底算不算新聞欄目?哈學勝說,嚴格地講,它是一個不是新聞的新聞。這也就是我們前邊所說到的,他們做了一個不是“東西”的“東西”。
什麼新聞最吸引人?
事件性新聞,它從題材上講就是事件性的。這是所有新聞裡的最高形態,這在全世界都一樣,沒有什麼其他的新聞能在形態上超過它。
新聞是什麼東西?
有關這個,專業的老師能講得很清楚,有幾個元素是肯定的。
新聞五要素,即五個“W”。
什麼事(What,何事)?
誰被牽連到這個事件之中(Who,何人)?
這個事件是什麼時候發生的(When,何時)?
是在什麼地方發生的(Where,何地)?
為什麼發生這個事件(Why,何故)?
有的還要加上一個H(How,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