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1/4 頁)
要是之前他們還可以提高員工的福利,讓東方工業公司的成本上漲,那麼多大企業一起行動,就不信弄不過一家還沒有創辦一年的小公司。但現在,他們也是有心無力。本來進出口就疲軟,自己的專案是能省就省,這樣的情況下,又怎麼能夠繼續加大投入?他們可不像東方工業公司,船小好掉頭。
他們個個都是巨無霸的存在,要想在成本上壓過東方工業公司,完全是一種得不償失的行為。真正要提高福利,首先承受不住的不是東方工業公司,而是他們這些工業界的巨頭們。
所以,東方工業公司這樣大規模的挖牆腳行動,雖然讓那些譬如新日鐵,日本鋼管,佳能等等日本大型企業打心裡面厭惡,恨不得直接幹掉東方工業公司,但是,現實卻讓他們根本就不敢動東方工業公司。
到現在,日本工業界的本土勢力,都知道這個東方工業公司僅僅是一個空殼,他們根本就沒有打算在日本開辦工廠什麼的,僅僅是需要那些人才。這樣的行為,他們根本就壓制不了。就算最後把這個公司給弄掉了,誰知道這個公司背後的勢力,會不會繼續開個西方工業公司,和他們對著幹。
在那些大公司們沒辦法對東方工業公司照成威脅的情況下,東方工業公司在陳志豪的帶領下,又打了一個漂亮仗。
第七十二章 多邊行動
感謝電話,還有傳真。這讓原本需要很久才能處理的訊息,變得更為及時了。遠在日本的陳志豪打了一個漂亮仗,作為老闆的劉東當然是第一時間知道。
雖然到現在還在有很多日本工業界的人才在源源不斷的加入到東方工業公司,但對於劉東來說,這已經沒有多重要了。因為單單看現在所能看到的形勢,他就知道,自己的大工業之夢不再是多麼遙遠的事情了。
日本作為一個二戰的戰敗國,在短短的二十年就又崛起了,然後到了八十年代,成為了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要說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對於教育的重視。有著源源不斷的人才培育,再加上之前戰敗並沒有損失到他們的根基,所以,才有了日本人二十年崛起的奇蹟。
劉東原本就知道日本的人才很多,但那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現在,他終於能夠具體的觀察到日本人的脈搏。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僅僅是這段時間陳志豪所招聘的人才,就有差不多五百人。別看五百人好像很少,但實際上,這五百人基本上都是研究員級別的。研究員級別的人才,可不是能隨便亂說的,這可不是後世華夏那種,隨便發表兩篇抄襲而來的論文就能評上的那種研究員。而是拉幾個人就可以組建一個專案的那種研究員。
這樣的實力底蘊,簡直不可想象。而這還僅僅是研究員級別的,沒有達到這樣級別的一般科研人員,那就更多了。可以說,這次的招聘,直接就讓劉東的科技實力底蘊上升了不知道多少個層次,就連現在國內華夏的那些特大型企業,也沒有劉東的底蘊強。
尤其是陳志豪還特意挑選過,這些人涵蓋的科學種類,從材料科學到精密加工,從機床設計到材料應用。要是這些人開始工作,劉東的工業專案能從材料到機床生產,甚至於現在國內還處於原始狀態的數控機床,陳志豪新招收的這些人裡面,都能夠設計出來。
雖然那些一線的出名的專家是一個都沒有挖到,但是二線的那些專家陳志豪也沒有少挖。因為資金充裕,陳志豪也捨得下本錢,那些原本不怎麼得意的二線專家,也得到了相當豐厚的待遇,比起在大公司來說,待遇平勻要高三層,並且,在東方工業公司,那些二線的專家能夠發揮的餘地,比在大公司要強很多。
這樣的條件下,還是很能夠吸引一部分有抱負有理想的日本專家。因此,東方工業公司的科技底蘊,一下就上升了好幾個檔次,